|  网站首页  |  导 言  |  网站简介  |  网站纪事  |  公 告 栏  |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文章选载 >> 2011年度中国现代远程教育十大新闻事件评选结果揭晓

2011年度中国现代远程教育十大新闻事件评选结果揭晓
【发表时间:2012/3/3 7:32:45】 【字号: 】 【颜色: 绿 】 【背景: 绿 】 【浏览次数:

本文来源:学习港 发布日期:2012-03-01

2011年度中国现代远程教育十大新闻事件评选结果揭晓

  

  发布会现场

  

  2012年2月13日,2011年度中国现代远程教育十大新闻事件评选结果媒体发布会在北京举行。由《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主办的“中石大(北京)远程”杯2011年度中国现代远程教育十大新闻事件评选结果揭晓。媒体发布会现场同时发布了“2011年度十大热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名单。

  本次十大新闻事件评选,本着“大事件 大影响 新趋势 新课题”的原则,由《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提出候选方案,通过网络投票与专家评选最终确定。评选活动特邀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副秘书长李德芳,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严冰,远程教育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徐乃庄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院长张云祥,《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社长尹伟中作为评选专家。

  发布会现场专家同与会媒体记者紧紧围绕入选的十大新闻事件展开研讨,专家们指出远程教育,继续教育,包括数字化学习,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将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阔步成长之门正在徐徐打开。但同时大家认为,在“清晰”的大势面前,战略上的乐观更应该配合战术上的谨慎,即放低姿态,弄清困难和挫折的可能所在,弄清所面临挑战的严峻程度,抓住在众多矛盾和问题的缝隙中隐藏着的重大机遇,找到真正的现实路径,大力开拓和推进远程与继续教育事业。与会人员同时肯定了《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连续十多年举办十大新闻事件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发布会现场同时发布了“2011年度十大热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名单,这是自2006年以来,“年度十大热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的第六届评选。荣获2011年度“十大热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的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西北工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2011年度中国现代远程教育十大新闻事件

  ★ “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的建设与示范”系列项目启动

  ★ 教育部启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 教育部党组会议审议通过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

  ★ 中国拟制定电子课本和电子书包相关标准

  ★ 教育部与中国移动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首批“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上线

  ★ 《中国远程教育》杂志创办30年 中国国际远程教育大会成功举办10届

  ★ 广东“圆梦计划”让万名农民工接受网络学历教育

  ★全国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建立30周年纪念大会召开

  ★ 中国企业大学建设热潮空前高涨

  2011年度中国现代远程教育十大新闻事件点评

  1、“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的建设与示范”系列项目启动

  1月28日,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批准“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的建设与示范”系列项目的通知》,该系列项目包括“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模式研究及示范应用”、“高等学校继续教育课程学分标准及质量内涵和学分转移制度与机制的研究及应用”和“普通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服务模式的研究及应用”四类子项目。四类子项目分别由清华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15所不同层级广播电视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等承担。

  专家点评

  严冰:

  远程教育,包括数字化学习,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可能发挥什么作用和如何发挥作用,又为远程教育服务于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了哪些新的可能性,以及这些可能性的实现路径,都有必要进行持续性和递进式的创新探索。教育部、财政部等国家部委陆续启动不少项目,并且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有理由希望这次启动的系列项目能提供一些“新的东西”。对于此类项目,现在应该更加聚焦于它解决了什么问题或者提出了什么新的问题,为破解相关瓶颈问题起了什么作用,再就是项目成果推广应用的实际效果。对新启动的这些项目,可能应该特别强调“增量”,要重视对已有成果的集成利用以及项目间的“联动”。如何组织开展项目研究,本身可能也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徐乃庄:

  教育部、财政部联合批准启动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的建设”系列项目,起点高、范围广、影响大,将为我国终身教育特别是继续教育领域提供一系列可借鉴可推广的范例和样板,引导我国继续教育向着规范、高质、共享的方向发展。系列项目的实施本身,就调动了高水平大学的大量优质资源,使亿万学习者、人民群众受益;而系列项目将发挥的深远影响和作用,又是多么令人憧憬。

  张云祥:

  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的建设与示范”系列项目,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探索高等学校及广播电视大学开放、灵活的继续教育办学体制与机制、加快发展继续教育、自觉参与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不断增强高校的继续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在继续教育体系与发展中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的重要举措。在子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必将带动一大批继续教育基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同时深入探索建立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和质量保障体系,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与共享,为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提供优质资源和环境支持。

  2、教育部启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3月10日,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主持召开教育信息化专家座谈会,就如何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咨询了教育信息化和国家信息化领域高层专家的意见。当天下午,杜占元出席了科技司组织召开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会议,听取了规划编制专家组汇报的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并就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意义、此次规划编制的重要性、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等作了重要指示。

  专家点评

  严冰:

  所谓“教育信息化”,应该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不能仅仅或者主要理解成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看成信息技术的引入过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但应该如何理解和怎样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可能还没人能说得非常清楚。可以预见,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仍将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强有力制约,而主要矛盾方面可能不在信息技术而在教育。必须面对的问题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特征的远程教育,能够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先行者和引领者吗?作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突破口”或“实验场”,开放大学是否有可能成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战略支点?

  徐乃庄: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是我国第一部相关的专题规划,信息化发展纲要的制订和实施,将为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的落实发挥重要作用,大力推进我国的教育现代化,为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打下坚实基础。信息化是现代远程教育的核心任务和关键手段,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在这部专题规划的指引下,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就更加有依据、有动力、有目标、有方向、有保障。

  张云祥:

  教育信息化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居于重要的战略地位,教育信息化有利于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打造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因此,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是大势所趋。教育部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做好教育信息化的总体部署和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规划》的出台为我国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3、教育部党组会议审议通过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

  5月26日,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袁贵仁主持召开教育部党组会议,听取了中央电大关于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的汇报,就开放大学建设工作进行了研究。会议原则通过了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责成中央电大按照会议要求分步实施、扎实推进。

  会议强调,办好开放大学,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大举措,要坚定不移地扎实推进。要通过国家开放大学建设,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灵活开放的体制机制,按照“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满足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需要。

  专家点评

  严冰:

  邓小平当年亲自倡导并批准创办电大的初衷就是要办中国的开放大学,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大学也早就被确定为电大的发展目标。但如果以为电大的战略转型可以轻易实现“华丽转身”,恐怕是不现实的。中国教育乃至中国社会其实始终没有准备好接纳这样的新型大学,直到今天,我们还是不得不面对因为环境不完全成熟而必然导致的各种问题。战略转型意味着那些较深层次的问题将更趋尖锐,包括长期以来被有意搁置、掩盖或淡化的问题将表面化。怎样才能“办好开放大学”,要办的是什么样的“开放大学”,都可能是“多项选择题”。各方基于不同考量与诉求,有不同“路径选择”是很正常的。关键在于,我们的“路径选择”怎么才能经得住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徐乃庄:

  建设国家开放大学是国家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重大措施,是实行灵活开放的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措施,又是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创新措施,教育部通过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就是具有战略性的重大事件。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教育部的领导下,国家开放大学的成立将成为我国终身教育、继续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张云祥:

  建设新型的国家开放大学,对于满足经济社会和社会成员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提升国民素质和综合国力,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以广播电视大学为基础建设国家开放大学,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灵活开放的机制体制,通过聚集、整合优质的学习资源,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为各类学习者搭建起新型的学习“立交桥”。国家开放大学一定会承担起历史赋予的使命,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其“开放、责任、质量、多样化和国际化”的价值取向,促进全社会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理想目标。

  4、中国拟制定电子课本和电子书包相关标准

  9月14日,在上海举行的“学习、教育和培训中的信息技术国际标准化组织第二十四届全会、工作组会议及国际开放论坛”上,据教育部相关负责人透露,中国已经制定了5项教育信息化标准,并正在为电子课本和电子书包终端建设等制定系列标准。上海、扬州、沈阳等地已探索开展了电子课本和电子书包进课堂,上海虹口区的基础教育电子书包计划更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专家指出,电子书包必然会带来学习革命,但同时也面临着应用场景、定义功能、制定高度兼容标准等问题。

  专家点评

  张云祥:

  随着高科技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和快速发展,必将对人们的学习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电子书和电子书包越来越成为未来教育应用的必然趋势,能够促进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丰富他们的课内外学习及业务研究,为获取海量信息提供便利条件。在逐渐进入“无纸书籍”学习的新时代进程中,应用和推广电子书和电子书包,确实需要解决一些应用方面的实际问题,使得电子课本和电子书包在学生们的学习生活中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作用。

  5、教育部与中国移动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9月15日,教育部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本着“政企联动,优势互补,支持教育,战略共赢”的原则,合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提速发展。根据双方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今后五年教育部和中国移动将以教育规划纲要为指导,以即将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为依据,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学生信息技术素养与创新能力培养、信息技术与装备研发及推广等领域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通过双方的合作,将促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推动教育改革,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快发展。

  专家点评:

  张云祥:

  教育部与中国移动联手合作,必将加速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实现教育信息化,不仅仅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事情,同时也是全社会的事情;实现全面的教育信息化,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优质资源、学习和交流平台等等,也需要有更多的行业和企业参与进来。教育部和中国移动已经开展起来的几个联合项目,比如 “校讯通”服务等,也让我们明显地感觉到行业和企业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能够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更先进的技术、增加更多的创新元素和推动力。

  6、首批“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上线

  11月9日,中国推出首批20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在“爱课程”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易同步向社会公众免费公开。这20门中国大学公开课主要由“985”高校的教师主讲,由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组成。首批上线课程以讲授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为主。视频公开课的主讲教师不乏国内名家,既有两院院士,也有国家级教学名师。

  国家鼓励和支持高校开展“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建设,已将此项工作列入教育部和财政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按照教育部的规划,未来五年将建设1000门大学视频公开课。同时升级改造国家精品课程后建成5000门资源共享课。全部课程将通过网络平台,提供给社会学习者免费共享。

  专家点评

  严冰:

  2001年4月,MIT启动OCW计划以来,我一直在密切关注其进展情况。2003年,我在北京举行的MIT-OCW国际论坛上指出,OCW对于中国高校在理念、机制等方面带来的冲击,可能比引进MIT成百上千种课程材料更有意义。遗憾的是后来的发展实在不尽如人意,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的出现无疑是值得欢迎的。不过众所周知,现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的推手是政府,起关键作用的可能还是行政手段,目前还远远谈不上大学的自觉参与,更与大学理念尤其是大学所秉持的价值取向无关,甚至有成为政绩工程的危险。在这个意义上说,现阶段的公开课和国外大学的公开课可能还只是“形似”。许多相关问题可能都还有待于在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如果不能真正解决,要想形成长效机制是很困难的。

  徐乃庄:

  首批“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上线不仅仅是对于多所世界名校推出公开课的回应,也不仅仅是对于社会呼唤中国自己的公开课的回应,它更体现了中国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它汇集了中国知名高校的大师、名师,集中了高校的优质资源,运用了现代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实现了面向社会的共享。名师、优质、信息化、共享,这些不正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词吗?

  张云祥:

  资源是教育的重要元素之一。共建和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践行资源共享的先进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是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2011年在“爱课程”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易首批推出的20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同步向社会公众免费公开,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随后将有更多的大学优质课程供社会成员学习,使更多的人在学习中受益,希望更多的高校努力建设和整合更多的优质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使更多的优质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所有的学习者。

  7、《中国远程教育》杂志创办30年,中国国际远程教育大会成功举办10届

  2011年,《中国远程教育》杂志创办30年,杂志已成为引领和影响中国远程教育理论研究、学术进步的媒体平台。30年来,从《电视大学》到《中国电大教育》,再到《中国远程教育》,杂志换过三种面貌,经过两次改刊,杂志始终忠实地执行着对国家教育、远程教育的使命,始终不渝地坚守学术理想、追求学术精神。同时,非常重视保持和塑造自身的特色。为此,杂志投入大量精力,以多元的手段、打造与拓展办刊平台。

  2011年,中国国际远程教育教育大会成功举办10年,大会由《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精心打造,现已成为较具影响力的高端会议品牌。10年来,多名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教育部及其他部委负责人应邀在大会开幕式做主题报告;600余位专家学者应邀在大会论坛上做主题演讲;来自国内外、中国港澳台地区万名会议代表应邀莅临大会现场,有近3万人参观大会展览;来自国内外的教育机构及服务商总计近200余家在大会上展示最新产品、技术成果。

  专家点评

  严冰:

  中国国际远程教育大会多次入选年度十大新闻,主要倒不是杂志作为大会主办者“近水楼台先得月”,大会其实已在相当程度上成为相关各方共同打造的交流平台和共同拥有的会议品牌。这次大会还显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如与我国远程教育的实践探索,尤其是行业创新发展的联系更加密切,相关各方的互动及不同意见的交锋更具锐度。遗憾的是“国际”仍然名不副实,不只“洋面孔”的参与还是太少,更有必要强调的是在理念、模式、技术直至文化等层面应该更具国际视野。从其前身《电视大学》算起,《中国远程教育》创刊30年了。作为中国远程教育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刊物,确实有必要认真研究,怎么才能更好地呈现并影响我国远程教育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进程,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引领学术创新的作用。

  徐乃庄:

  三十年的历程,造就了中国“现代远程教育”行业的权威性、标志性杂志《中国远程教育》,她既能坚守远程教育的学术理想和学术精神,又能服务行业、贴近社会。十年的坚持,造就了一个综合学术平台、一个高端会议品牌,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远程教育大会”,既有新思维的振聋发聩又有新成果的精彩纷呈。我们衷心期待和相信《中国远程教育》杂志和“中国国际远程教育大会”更大发展、更上层楼。

  张云祥:

  首先祝贺《中国远程教育》杂志创办30周年,祝贺由《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承办的中国国际远程教育大会成功举办10年。作为引领和影响中国远程教育理论研究、学术进步的媒体平台,《中国远程教育》杂志在各个时期,始终忠实地执行着对国家教育、远程教育报道和研讨的使命,始终不渝地坚守学术理想、追求学术精神,得到远程教育业界同仁和社会的肯定和认可。中国国际远程教育大会也成为中国和亚太地区远程教育领域规模盛大,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教育高端会议品牌,为国内外业界同行的互相交流和学习提供了平台。希望《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立足行业、不断创新,继续传播新理念、推行新技术,倡导新教育,打造远程教育专业杂志的知名品牌。

  8、广东“圆梦计划”让万名农民工接受网络学历教育

  12月12日,“圆梦计划”2011年广东万名新生代农民工入学典礼隆重举行。来自广东省的近万名新生代农民工将入读全国17所高校接受网络远程教育,通过考试后将获得本科或大专文凭。

  “圆梦计划”是由共青团广东省委等单位实施的公益项目,该计划重点资助在粤务工青年参加以网络远程教育为主的高等学历教育。2010年12月,“圆梦计划”首个示范性项目“北大100”在广东省内遴选百名优秀新生代农民工,全额资助他们攻读北京大学网络远程教育本科学位。在此基础上,广东探索在全省推广实施“圆梦计划”。广东省委、省政府对“圆梦计划”的推广给予大力支持,拨款2000多万元为“圆梦计划”学员提供学费补贴。

  专家点评

  严冰:

  基于远程教育的历史使命和功能定位,新生代产业工人应该成为未来远程教育必须予以特殊关注的群体。事实上早已有学校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甚至将学习中心设到了工厂和“外来务工人员”公寓。在我国特有国情条件下,通过政府项目及相应资金支持,确实可以起到导向和引领作用。但要真正解决“新生代产业工人”这个庞大群体的教育培训问题,各方面可能还需要脚踏实地进行更多的探索。希望广东“先行先试”的成果,能为远程教育有效地服务于新生代产业工人的成长提供经验,进而为形成长效机制奠定基础。对于相关高校来说,如何适应新生代产业工人的学习需求,真正提升新生代产业工人的素质和技能,恐怕将面临多方面的挑战。

  徐乃庄:

  “圆梦计划”不但是圆农民工受教育之梦,也是圆教育自身之梦。社会的公平、发展和稳定呼唤着教育公平,农民工要实现自己“学习改变命运”的梦想,教育要实现自己“有教无类”的千年梦想。在这一时刻,社会的呼唤、政府的统筹、高校的奉献,两个梦想紧紧地连接在一起了。在这样的连接和结合中,现代远程教育发挥了关键和桥梁的作用,这是多么的荣幸,又是多么的必然。现代远程教育向全社会展现了她强大的生命力。

  张云祥: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农民工年增长速度持续增加,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建设力量。通过继续教育,培养成高素质的劳动者,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加适应城市建设的需要、适应工作的需要,应该说广东“圆梦计划”的实施恰逢其时。“圆梦计划”为农民工创造了更多的学习机会,为他们搭建了成长发展的阶梯。以“政府给一点、学校让一点、社会捐一点、企业帮一点、农民工出一点”的形式,切实解决农民工学习上的困难,满足更多人的学习需求。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圆梦计划”一定会成为可复制、易推广的有效模式,扩大覆盖范围,惠及全国新生代农民工;同时也一定会有更多形式的助学计划实施,惠及更多地区的更多群体。

  9、全国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建立30周年纪念大会召开

  12月24日,全国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建立3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了会议并作重要讲话。30多年来,有近4000万人接受本专科学历继续教育,其中,自学考试1000多万人,广播电视大学900多万人,函授教育、夜大学和高校网络教育2000多万人。近年来,各行业开展非学历职工教育培训每年超过9000万人次,参加城乡社区教育培训的每年上亿人次。

  以“促进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与开放,搭建优质资源共享与交流平台,服务全民学习与终身学习,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为主题的“2011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与服务成果展览会”同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普通本科高校,职业院校、广播电视大学生、成人高校等100多家单位参展。展会期间还举行了系列继续教育项目启动仪式。

  专家点评

  严冰:

  全国继续教育工作会议及同步举行的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与服务成果资源展,被认为有可能成为我国继续教育发展进程的标志性事件。当然,会议对于继续教育的发展特别是远程教育的战略转型,到底会有多大现实和潜在的影响,恐怕还需要时间验证,更取决于相关各方破解瓶颈问题的实际努力。毋庸讳言,尽管继续教育这几年搞得挺热闹,但在现行教育体制中被“边缘化”的尴尬似乎并未发生什么实质变化。继续教育的发展本来是个涉及面极广的社会系统工程,但对会议的社会关注度可能并不像人们所期望的那么高,即使在教育领域的影响目前主要也还是在比较狭窄的圈子里。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高校的继续教育以及远程教育的战略转型,看来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徐乃庄:

  全国继续教育工作会议以及一系列同期活动的成功举行,无疑是2011年度现代远程教育乃至整个继续教育领域最为重要、意义最为深远的大事!在教育部直接关心和领导下,整个行业倾心投入精心组织尽心准备,成功举行了这次盛会,取得了广泛影响和巨大成功。在会议开幕式上,刘延东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充分肯定了我国继续教育领域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发挥的重要作用和累累硕果,科学总结了继续教育领域取得的成功经验,阐述了加快继续教育发展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动员共同开创继续教育工作新局面。历史将证明,本次会议是我国继续教育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张云祥:

  2011年全国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的继续教育改革发展会议,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总结继续教育的发展经验,并且对下一阶段我国继续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堪称新世纪继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里程碑,更是继续教育发展承前启后的会议,为继续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在大会上所作的《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开创继续教育工作新局面》的报告,令人振奋,广大继续教育工作者深受鼓舞。会议期间的系列活动促进了继续教育同行之间的交流,为社会全面了解继续教育以及继续教育供需双方的交流和洽谈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10、中国企业大学建设热潮空前高涨

  6月,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启动以政府为引导的“企业大学创建工程”。政府部门开始成为创建企业大学的一股重要推动力。2011年,许多成长快速的民营企业开始着手构建自己的企业大学;部分原来命名为“学院”的企业大学被竞相升格为“大学”。与此同时,一些企业大学也开始回到原点,站在战略的高度,重新审视或调整定位和功能。与之遥相呼应的是,2011年各种以企业大学为主题的沙龙、论坛陆续召开,中国企业大学建设出现空前高涨的态势。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底,在中国正式注册的企业大学已达400余所,如算上非正式的或许数以千计,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地增长。

  专家点评

  严冰:

  中国社会转型,特别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企业大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同时,企业大学的建设也是企业本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未来几年企业大学的发展趋势,不仅有“量的扩张”,而且有“质的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则无疑将成为现代企业培训体系的突出特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新型企业大学在这方面也有可能起到推动作用。我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是国民教育体系各级各类学校在企业培训体系建设中的角色作用的变化。学校要想在企业培训体系中发挥作用,从课程体系到培养模式等许多方面,恐怕都得有个再适应的过程。学校和企业会有更大合作空间,关键是要主动适应企业需求,在合作模式、合作机制等方面都要进行新的探索。

  徐乃庄:

  在继续教育,特别是岗位、职业培训领域内,本条新闻具有提示性、启发性的意义。

  张云祥:

  企业大学是一种新型的继续教育模式。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外的一些知名企业就陆续建立企业大学。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通过培养个体或组织集体的学习,辅助公司实现使命,承担推动企业发展的功能。近年来,中国本土企业也纷纷建立自己的大学, 并在2011年呈现空前高涨态势,正式注册的企业大学数量也在不断增长。

  随着企业的逐步壮大,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作为企业人才培养航母的企业大学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企业大学将会成为未来成人职场教育及终身学习的主要场所之一。企业大学也可以通过与院校、继续教育机构合作等多种有实效性的方式,为企业培养需要的人才,满足企业员工终身学习的需要。

 

打印本文  加入收藏  新浪收藏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05-2022 CAS All Rights Reserved. 档案教育网 版权所有
http://www.wdjj.cn 中文域名:档案教育网.cn
联系我们: E-mail:wdjj126@126.com
京ICP备195250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