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导 言  |  网站简介  |  网站纪事  |  公 告 栏  |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文章选载 >> 档案检索学科进一步发展的动因分析

档案检索学科进一步发展的动因分析
【发表时间:2012/3/24 11:00:41】 【字号: 】 【颜色: 绿 】 【背景: 绿 】 【浏览次数:

本文来源:《档案与建设》2011年第1期第33-35页

档案检索学科进一步发展的动因分析

作者:康蠡 周铭

  网络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形态的巨大改变以及档案检索工作的深刻转型,给档案检索学科研究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同时也孕育着新的历史契机,使得该学科进行新的理论架构和演绎成为必然。而研讨档案检索学科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其首要任务就是立足于学科演化的动态轨迹,从不同的时空维度对学科发展的动因进行深入分析,以明确其前进的动力所在,这对于学科以后的路径选择与内涵拓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促成档案检索学科进一步发展的动因表现在多个层面,主要有:

  一、档案学整体前进的客观需要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档案学是由包括档案编纂学、档案保护技术学、档案检索学科等在内的一系列分支学科所构成的有机系统。构建内容完善、结构合理、要素和谐的档案学体系,离不开各分支学科(子系统)的协同进化与共进,任何一门分支学科的滞后,都会给档案学的整体发展造成“短板效应”。当前,档案学界的许多学者面对档案学和档案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就整个档案学或档案学分支学科的建设与发展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各种有关档案学及其分支学科发展的文章煌然成篇,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论文或论点的出现,引起了档案学界的高度关注,为档案学研究及其进步注入了巨大活力,拉开了档案学新一轮发展的大潮。在广大档案学人的集体努力下,档案学及其分支学科中的部分学科正迎着社会网络化、数字化的大潮高歌猛进。眼下,档案管理学、电子文件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企业档案管理学、档案心理学等学科正在根据网络时代的变化与特征,不断调整、丰富和构造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作为从传统的档案学应用理论研究中分化出来的相对独立的横向学科,①]档案检索学科要想与档案学其他学科一样,顺应形势的发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档案学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就必须与时俱进,在理论上有更高层次的建树。

  二、档案检索学科自身的内在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档案检索学科有了长足进步,取得了一系列颇具建设性的理论成果。但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与图书馆学、情报学等姊妹学科相比,目前档案学界在检索理论领域的研究已远远落后于前者,档案检索学科在其前进的行程中,亦不时呈现出对相关学科亦步亦趋的痕迹。诚然,同为信息资源管理范畴下的应用学科,档案检索与图书情报学中的信息组织与信息检索有许多共通之处,档案检索学科可以从图书情报界的理论发展中吸取有益成分来补充自身的不足,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档案检索学科应该有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核心理论和独特元素,而不能一味地模仿和借用。

  网络环境下,随着档案数字化的快速推进,传统档案检索学科研究中忽略的很多问题开始显现出来,在总结几十年手工检索经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档案检索学科,总体上已落后于社会的发展和档案检索实践的变迁,亟需理论界跳出传统的研究视域,创造从网络环境这一背景来阐释和研究各种档案检索现象和问题的新学科理论。从近年来档案检索学科涉及的领域来看,其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于传统的档案检索工具、档案著录标引、档案检索语言等方面,而对网络环境下的档案检索(技术、原则、方法、标准等)、电子文件的组织、国外档案检索等问题的研究则相对薄弱甚至处于空白状态。考察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出现的各种档案检索教材,大部分停留于对传统纸质档案手工检索环节的简单归纳与陈述,无论是学科内容和学科体系,还是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都缺乏相应的科学抽象性和普适性,并不能上升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论“殿堂”。学科研究内容的失衡和滞后已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科前行的脚步,必须寻求新的突破。

  三、信息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

  科学技术是推动档案检索学科进步的根本因素。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与档案工作的紧密结合,为档案检索学科研究创造了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成为推动学科向前的主导力量。作为一种应用性很广、渗透性极强的要素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革新直接规定了档案检索学科研究中心的转移、研究新课题的提出及新理论的发现,给传统的档案检索工作和检索理论造成巨大的震荡和冲击,迫使其不断更新研究内容,转换研究视角。而今,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使得网络化的档案检索手段不断深化,正逐步取代传统手工检索的主导地位,给档案检索学科研究带来了全新的命题:

  第一,与传统的纸质档案相比,网络环境滋生的除了文本(结构化)信息外,还包含大量的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非结构化的信息。如何对这些非结构化的信息进行自动化的加工和组织?如何揭示和描述这些信息的内容特征?如何实现非文本信息数据库的规模生产和低成本化检索?②再者,在网络环境下,随着档案管理对象的不断扩大,大量电子文件、声像档案走向档案服务的前台,现有的档案检索标准(如档案著录规则)已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新的系列化标准的建立已迫在眉睫。此外,档案检索语言的分类、主题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自然语言在网络检索中的应用日愈广泛,如何克服各种档案信息描述语言的缺陷,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以取得最佳的档案组织与查找效果?这些,在目前的档案检索学科著作中都未有明确的答案,有必要进行新的探索。

  第二,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搜索引擎技术等先进技术在档案检索领域的深度运用,要求档案管理者不仅要掌握传统的手工检索技术与方法及基本的档案检索理论,更要掌握计算机检索技术、网络搜索技术以及智能化、自动化的档案信息组织、标引技术,建立起与网络环境及网络化的档案检索相适应的信息资源观、客户服务观以及人本理念、技术理念和知识理念。当此之时,如何运用这些高新技术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转变其思想观念,实现档案检索服务的成功转型,成为业界不容回避的重大课题。

  第三,信息网络的广泛延伸,使得档案信息共享成为可能,在此背景下,建立地区性、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档案共享平台成为时代的要求,档案信息组织与检索的标准化、兼容化变得必不可少。如何打破现有的档案信息共享模式,构建更高更新层次的档案信息共享规则和标准,实现更广范围的档案信息组织、查找及管理,让档案信息资源得以最大限度的共享和利用,值得学科人员深思。

  四、社会客观形势的变化使然

  档案检索学科是为解决现代社会档案信息急剧增长与用户对档案信息的精确需求之间的矛盾而逐渐成长和发展起来的。作为档案学研究中一门重要的技术性、交叉性学科,必然会受到社会需求的作用,正如恩格斯所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③揆诸档案检索发展的历程可知,从档案实体检索到档案信息检索、再到档案知识检索的发展,正是社会需求的变化对档案检索实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从而促使该学科有力发展。

  当下,我国正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以电子文件为代表的各种新型载体的档案潮水般出现且其作用越来越凸显。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全社会的信息意识迅速增强,由“国家档案观”向“社会档案观”转变④的呼声渐趋高涨,人们对档案信息的需求急剧增长,大规模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趋向。伴随着档案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广大档案用户面对浩繁的档案信息,一方面由于信息检索知识贫乏、档案检索技能低下而不知从何下手,产生集体的“信息焦虑”;另一方面则由于地域、经济、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异而日益分化多样。网络环境的自由性、开放性,使得不同行业、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学历层次的用户都可通过计算机终端直接搜寻和利用网络的档案资源,同时对档案检索效率(全、准、快、便、省)的要求日趋苛严,不仅希望档案部门提供集准确性、丰富性、知识性于一体的档案信息,也要求搭建多样化、智能化和简便化的检索平台与检索方式,使其不经训练就能轻易找到自己所需的档案信息。

  在此情势下,档案检索学科应当责无旁贷地成为解释当代档案信息利用方式变革的重要学科,有义务担负新的历史使命,向人们解释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组织与查找活动的变化以及由此发生的档案事业变迁。

  五、学科主体的理性与自觉

  学科主体主要是指学科的研究主体,即是对档案检索学科理论及其发展问题进行研究的个人与团队的总称。他们不仅是学科理论和知识的承载者与创造者,同时也是学科知识传播与应用的践行者。

  档案检索学科的发展及其速度不仅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需求的程度,更离不开学科主体的主观努力及持之以恒的学术探究。长期以来,正是广大档案检索研究主体以其孜孜以求、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及敏锐的学术洞察力,积极思考学科变革大略,对各种档案检索现象及隐藏其后的科学规律不断追索与发掘,引领档案检索学科跃上一个又一个台阶。达成这种局面的动力既来源于学科主体对学科历史的审视和现实的观照,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其前途和发展方向、路径的客观认识、忧思、把握和规引,也来源于档案检索学科主体知识和经验的不断累积和丰富。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档案检索学科研究队伍人员数量较少,理论素质偏低,这严重阻碍了我国档案检索学科前进的步伐。网络社会的到来与推进使得这种状况迅速改变。网络环境以其崭新的时代特征(开放性、交互性、多元性、快捷性、丰富性等)对档案检索学科研究队伍产生了巨大冲击,使得他们不但能够继续关注传统的档案检索理论和实践,也能及时学习迅速发展起来的现代信息组织、传播学、管理学、计算机技术、信息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同时借助于便捷发达的信息网络,对国外相关学科与理论的研究进展也能进行有效的观察与跟进。因而,他们的视野更加广阔,知识更为丰富,创新意识、危机意识与合作意识更加强烈,能广泛借鉴、吸收各相关学科的先进成果推动档案检索学科的创新与跃升。这成为促进档案检索学科发展的重要内在根源。

  六、学科知识的交叉与融合

  档案检索学科的发展,就其实质而言就是学科理论、方法、体系、内容及范式等一系列要素不断创新,进而促成学科不断分化与整合的过程。这种分化与整合一方面来自于档案检索实践演变带来的新问题与新现象,另一方面则源自学科自身与相临学科知识的互补共生,各学科在内容和方法上的相互影响与相互渗透。从时间序列看,学科分化是学科综合的基础,学科综合是学科分化的进一步发展……学科分化与综合“这种交织互动的作用,也是学科发展、创新的一种强大驱动力”。⑤

  作为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档案检索学科的研究对象具有高度的开放性、综合性和多层次性,既涉及社会科学领域,也涉及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在学科知识交叉、渗透日益频繁的今天,档案检索研究中不同学科理论与方法的“横向移植”和跨边界整合变得越来越普遍,跨学科研究作为一种重要的方法论也越来越为档案检索学科研究所倚重。其与相临学科的互涉、交融,对相临学科(如计算机科学、信息组织与检索、管理学等)异质资源的科学加工、借鉴与汲取,使得学科研究的触手日渐伸入到档案检索现象的内部世界,一步步接近档案检索规律的本质与内核,从而不断催生出新的学科命题、概念和知识,成为学科理论新的增长点和再生点,不仅为档案检索学科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同时也明显提高了学科研究的质量。如档案检索与情报语言学的交叉、融合产生了档案检索语言理论,档案检索与计算机技术、信息检索技术的交叉、融合又孵化出档案计算机检索及网络化的档案检索理论。凡此种种,并且在具体的学科形态演进中与其他理论一起,形成一个纵横交结、互为支撑的学科体系,有力地勾勒出学科的基本框架并使之逐渐明晰化、定型化,进而成为档案检索学科快速发展的又一动因。

  总之,档案检索学科发展的动因纷繁多样,既有社会因素,也有自然因素,既根植于学科内部,也形成于外部世界。这些因素错综交织、互为作用,共同汇聚成推动档案检索学科前进的巨大动力,将在目下及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有力地促进档案检索学科的提升与深化,使之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可以预见,随着上述因素对档案检索学科作用力的日渐显现和明朗,该学科将迎来又一个发展的高峰。

  注释:

  ①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06.

  ②洪漪.档案信息组织与检索.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185.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505.

  ④薛四新等.现代档案管理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4.

  ⑤骆四铭.科制度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研究,2009(9):47.

  参考文献:

  [1]李华.论网络社会对民族档案编研创新要素的积极影响.云南档案,2010(3).

  [2]郭秋萍.情报学发展的动因分析.情报科学,2008(12).

  [3]张晓刚.论艺术学交叉学科的范式建构.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打印本文  加入收藏  新浪收藏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05-2022 CAS All Rights Reserved. 档案教育网 版权所有
http://www.wdjj.cn 中文域名:档案教育网.cn
联系我们: E-mail:wdjj126@126.com
京ICP备195250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