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导 言  |  网站简介  |  网站纪事  |  公 告 栏  |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文章选载 >> 档案专业高等教育若干问题之管见

档案专业高等教育若干问题之管见
【发表时间:2013/2/20 19:13:40】 【字号: 】 【颜色: 绿 】 【背景: 绿 】 【浏览次数:

本文来源:上海档案信息网 发布日期:2008-04-29

档案专业高等教育若干问题之管见

作者:严永官 上海市奉贤区档案馆研究馆员

  一、关于档案专业高等教育的评价问题

  1952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受中共中央的委托,开办档案专业,这标志着新中国档案专业高等教育事业的诞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取得了极大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有近30所高校设立了档案学本科专业;近20所高校设立了档案学硕士点;4所高校设立了档案学博士点。从结果来看,档案专业高等教育对于推进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当然,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我们在肯定成就的同时,自然也必须认真查找和分析档案专业高等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克服不足,才能健康持续地发展,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1、关于理论脱离实际、实际脱离理论、理论滞后的问题

  这是很多学者在分析中都将其列为首要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档案专业高等教育中的存在是可以肯定的,但我以为,现在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有些不切实际甚至过于夸大。试析凡属社会科学的学科,其成熟的、能够运用于高等教学的理论又何尝能够做到不滞后,而只要一滞后就会出现脱离实际的问题。为此,我们在充分认识这一问题的同时,还必须对其作出科学的分析。

  首先,我们不能够将档案学理论像数理化那样来对待,寄希望于档案学理论长久不变,并能始终给档案工作实践以科学的指导。数理化中的原理、公式可能会是恒固不变的,一个哥德巴赫猜想是要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出现突破的,而档案学理论却不然,尤其是一些应用性极强的理论更是如此,那怕我们在教材和教学内容中尽可能地更新,但要完全消除这种现象几乎是不可能的。

  其次,凡社会科学类的学科往往会出现理论的滞后现象。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我们即使有很强的超前意识,也不太可能在完全没有实践的情况下去研究出科学的管用的理论;二是对于新实践的理论总结尽管是很鲜活的,(如档案学术研究文章),但要等到这些理论成熟到能够运用于高等教育,免不了还需要有一个形成共识和编辑出版的过程。

  再次,我国的档案专业高等教育已经对这个问题引起了高度关注,特别是近年来对电子文件的研究等做了不少的探索并取得了不少已经运用于档案专业高等教育的成果。有的学校已经将电子档案管理、档案法规学、政务信息系统设计、数据库应用、知识产权等正式列入教学课程。

  为此,笔者以为我们有理由在正视这个问题的同时,平心静气地来一次再反思,完全不必在浮躁心态的指导下作出更令人心跳的判断。

  2、关于学生学习后不会动手的问题

  这同样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笔者在此的分析是:首先,理论联系实际是一个自由的现象,而不是一个必然的现象。笔者在接受档案专业高等教育前是一位军队转业干部,经过两年的档案专业高等教育学习后,也有过一个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指导实际工作的过程,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只要学习了档案专业知识,就必然会在实际中从事档案工作。因为任何思想上的懈怠,或是没有能够很好地寻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那么即使是一个接受过档案专业高等教育的人也是不会动手的。

  其次,在档案专业高等教育中的一些实践性很强的理论还是应当能直接运用于档案工作实际的。如“归档制度”,只要学习并掌握之后,在实际工作中完全可以照着葫芦画瓢。如果在此类问题中反映出来仍然不会动手的话,那就不能再归罪于档案专业高等教育了。

  3、关于学术后劲匮乏的问题

  这是一个比较深层次的并只有在比较中才会产生的问题,有研究指出:即使在档案部门工作的学生,在若干年后,其研究能力、学术后劲往往逊于某些其他专业的学生,其中原因可能与我们的培养目标、学科定位、课程设置以及课程内容等有着深刻的关系。其实对于这个问题笔者也是另有一番认识,由于有关内容在后面谈到比较合适,所以此处只是对我们档案界的学术研究环境谈些想法。

  一是我们对研究型人才重视不够。举一个极端一些的例子:卫生等系统发表研究文章时需要单位为其支付一定的费用,而这些单位大多不仅大力支持,而且还积极组织发动和为他们创造条件。而在档案部门尤其是在区县等基层档案部门,对一些所谓从事档案学术研究的人员不仅理解有限,甚至还会嗤之以鼻。要么认为此人不务正业,只是想挣一点稿费,要么认为其只会写点文章,不会积极从事本职工作。

  二是我们对档案学术研究成果重视不够。首先是对档案学术研究课题成果的推广运用不够,不少课题的研究成果在通过评审后就被束之高阁。其次是对学术专著和学术论文重视不够。我们的档案专业期刊却经常在评比,某某为核心期刊。而对他们所发表的文章以及每年有限的学术专著却很少引起高度重视和必要的反响,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与档案学界的学术评论不力有着极大的关系。你说你的一套,我说我的一套,大家各不相干,自然就难以引起共鸣;或受“多栽花少栽刺”思想的影响,或因师出同门甚至对方曾经就是自己的老师,自然就无所谓争鸣。

  二、关于档案专业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用人制度的变革,作为档案专业高等教育势必会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考虑颇多。如笔者参加评审的课题在研究成果中也提出:大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一个熟练的操作人员,还是一个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学者,可能始终是困扰中国高教界的一个问题,同样,也着实困扰着档案学专业。只是没有作出明确的回答。对于这两种类型的人才,我的想法如下:

  1、理论研究型人才

  作为档案专业高等教育将此种类型的人才作为直接的培养目标其实并不可取,现在的问题是由于我们对理论研究型人才的评判过于狭窄,好像只要能出理论研究成果就是研究型人才,所以才会将其作为档案专业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其实不然,所谓理论研究型人才首先必须是实际工作能力很强的人才。因为我们不能想象一个没有实际工作能力的人会成为真正的研究型人才。大家都知道,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是理论来源于实践,再用于指导新的、更为普遍、更为创新的实践,然后再产生新的理论,如此循环往复以致无穷。所以,事实上我们无法将研究型人才作为档案专业高等教育的直接培养目标,它只能是经过培养具有很强实践能力的操作型人才(只不过有的是真正从事一线操作的工作人员,有的是指导一线工作者从事专业工作的指导人才),然后再由这大量的操作型人才经过实践磨练后,其中一部分发展成为研究型人才。

  其次,将研究型人才作为直接的培养目标还会出现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目前确有一部分从事档案学理论研究或是档案学教育的同志是由档案专业高等教育中培养出来的直接目标,但这种培养目标的问题严重性已经明显地暴露了出来。甚至要说如果档案学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话,那么主要原因却在这个问题上,即从理论到理论。比如研究档案价值、档案文化等都可以出版一本专著,但由于研究者本人对档案价值鉴定和档案文化属性接触的实践太少,所以一本厚厚的专著作用也只是从理论到理论,在理论上能够自圆其说,而对于工作实际的指导意义却微乎其微。

  再次,研究型人才是靠自己努力出来的,而不是靠档案专业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档案专业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有数万,而研究型人才却相对寥寥。究其原因:主要是所谓研究必定是对新事物而言的研究,已经成熟了的东西,是应用而不是研究,所以档案专业高等教育只能完成给学生传授已经成熟的理论知识而无法对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不断发生的新事物以释疑解惑;老师只能教会学生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和对新事物进行研究的习惯,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李玉虎、陈永生等是在档案某一领域取得骄人业绩的研究型人才,档案专业高等教育在其研究过程中只是起到了打基础的作用,至于后来的研究只有靠本人的不倦努力才能实现。

  2、实际操作型人才

  也许对于从事档案专业高等教育的同志来讲,将培养实际操作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似乎太低就自己了,因为此类人才完全应当由中等教育和档案专业职业教育来承担。但是,现在为了档案专业高等教育的学生的择业需要,所以无奈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不管是开设新型实用型科目,还是在引导学生方面,或在学校临毕业前于教学以外所做的努力,都说明了这个问题。就是要档案专业毕业的学生成为“抢手货”,而大量需要的自然又是动手能力强、真正能做事的人才。

  其实,如果我们对上面一点能够形成共识的话,那么这种所谓的心理压力就完全可以摒弃。因为作为档案专业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首要的、理所当然的就是要能够胜任档案工作,能在不长的时间内将自己接受过档案专业高等教育的优势发挥出来,成为本单位业务工作的骨干,然后才能谈得上朝行政管理或是理论研究的方向发展。

  三、关于档案专业高等教育的改革问题

  档案专业高等教育的改革,如果仅仅从专业角度来讲那无非就是两个方面即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本文开头提到的这个课题虽然是两者兼顾,但侧重点却是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笔者对此也斗胆提出两点设想:

  1、对档案专业高等教育的内容进行改革。即在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上实行教材和新的研究成果各占一半,具体方法可以是用一半时间先将教材交给学生自己去阅读和理解,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老师再集中进行讲解,以解决考试和取得学历的问题。另一半课时则用于加入新的内容,如国家档案局8号令、新的公文处理办法、档案法律法规的修改和新颁布等等;介绍新的研究成果,用以解决学生的知识面和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这样做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档案学理论与档案工作实际脱节、滞后的问题。

  2、加大档案学术评论的引导和辅导力度。如果我们的档案专业学生在学习期间应当从事档案学研究,学校也需要对学生加强学术研究能力提高的培养,那么开展档案学术评论也许是一条比较可行的有效途径。一位从小学直到大学前期公共课的学习,再进入到档案专业课的学习的学生,要其对档案学理论开展研究的难度是完全可想而知的,也就是从理论到理论,了无实践基础的。与其这样,还不如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档案学术评论。即向学生推荐研究领域比较新、研究又比较有深度的著作或论文给学生阅读,老师可以有意识地提出一些问题,请学生在学习后以学术评论的形式,写出评论文章。当然,这里强调的是评论文章而不是一般的读后感。这样做的好处有二:

  一是增加学生从事档案学术研究的能力。针对现成的研究成果开展学术研究可以为初从事档案学术研究者提供一个拐杖,学术评论本身就是从理论到理论。

  二是有利于在学校形成一个百家争鸣的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学校还可以将这些评论文章结集出版,作为以后的参考和引导。对于提高学术研究能力在校期间能够做的就是培养学生从事学术研究的兴趣和习惯。只要我们这样做了,对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必定大有益处,指不定什么时候会从中涌现出一批研究型人才来。

  2008-04-29

打印本文  加入收藏  新浪收藏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05-2022 CAS All Rights Reserved. 档案教育网 版权所有
http://www.wdjj.cn 中文域名:档案教育网.cn
联系我们: E-mail:wdjj126@126.com
京ICP备195250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