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导 言  |  网站简介  |  网站纪事  |  公 告 栏  |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档案高校资讯 >> 2015年招考资讯:云南大学档案学硕士研究生

2015年招考资讯:云南大学档案学硕士研究生
【发表时间:2014/11/1 15:40:14】 【字号: 】 【颜色: 绿 】 【背景: 绿 】 【浏览次数:

2015年招考资讯:云南大学档案学硕士研究生

  ●专业名称: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档案学

  ●院系网址:http://www.spa.ynu.edu.cn/index.htm

  ●招收人数:9人。

  ●研究方向:01档案学理论与实践;02民族档案学;03档案保护技术学;04文件学。

  ●指导教师:陈子丹、华林、罗茂斌、吕榜珍、杨毅、周铭、郑文、张昌山等

  ●联系电话:公共管理学院0871-65031685

  ●考试科目

  (1)初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34管理学基础;808信息资源管理。

  (2)加试科目:①文书学;②文献学.

备注:限本科及以上学历

  ●参考书目[往年参考书目]

  (1)634管理学基础

  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编著,《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

  (2)808信息资源管理

  马费成、赖茂生主编,《信息资源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2月。

  (3)加试科目参考文献

  潘树广等,《文献学纲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松世勤,《文书学基础》(修订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信息来源

  (1)云南大学201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PDF格式):

  http://www.grs.ynu.edu.cn/docs/2014-10/20141013112649944982.pdf

  (2)云南大学201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考试大纲(RAR格式):

  http://www.grs.ynu.edu.cn/docs/2014-10/20141010103829695749.rar

  附:考试大纲

  科目一:634—《管理学基础》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管理学基础》是攻读图书馆学、情报学和档案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业务课考试科目之一。本科目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内容要点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管理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考试形式

  (一)试卷分值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结构

  本试卷题型有三种:

  (一)名词解释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二)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三)论述题:共3小题,每小题 20分,共60分。

  四、考试范围和内容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1.管理。管理的定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原理。

  2.管理活动。管理活动的基本职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管理属性。管理二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基本内容。

  4.管理学。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方法。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

  1.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要点的主要内容;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启示。

  2.西方传统管理思想。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实质、内容及其贡献;法约尔关于经营和管理的概念及其管理原则。

  3.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管理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

  4.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新经济时代或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和知识经济时代管理原则的变革;我国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

  1.管理原理的特征。系统的涵义和基本特征;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和研究意义。

  2.管理的系统、人本、责任、效益原理。管理的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的概念、本质、特征及其启示。

  第四章 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1.管理道德。管理道德的基本观点及其各种观点的要义和区别;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

  2.社会责任。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

  第五章 管理的基本方法

  1.管理的方法论。管理哲学的涵义和构成;管理方法的分类。

  2.管理的法律、行政、经济、教育、技术方法;管理的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教育方法、技术方法的内容、实质和特点及其正确运用。

  第六章 决策

  1.决策理论。决策的定义;决策的原则、依据、类型、程序、特点;追踪决策的概念和管理者在进行追踪决策时应注意的问题;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直接的区别;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之间的区别;主要的决策理论。

  2.决策过程和方法。决策的过程和影响因素;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和政策指导矩阵的概念和特点;确定型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方法和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第七章 计划与计划工作

  1.计划。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计划的类型及其作用;孔茨与韦里克的计划层次体系的基本内容;计划编制工作的过程。

  2.计划工作。计划工作的含义、类型和步骤;计划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原则;计划工作的方法和技术。

  第八章 计划的实施

  1.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涵义和特点;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目标管理的过程。

  2.滚动计划法和网络计划技术。滚动方式计划的基本特点和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原理。

  3.企业资源计划和业务流程再造。各种新型的企业资源计划方法;业务流程再造的概念和基本过程。

  第九章 组织设计

  1.组织与组织工作。组织与组织工作的含义;组织工作的基本原则;组织结构的类型。

  2.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两种基本的组织结构形态(扁平结构形态和锥型结构形态)的特点;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组织结构的关系。

  3.组织结构的设计。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组织结构设计的目标、任务和组织设计的原则。

  4.部门化。部门与职权划分的类型及相互关系;职能部门化、产品部门化、区域部门化的优势和局限性;矩阵组织的特点及其运用。

  5.集权与分权。组织分权两个主要途径(制度分权和授权)的内涵及其区别。

  第十章 人员配备

  1.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和原则。人员配备的任务、工作内容和程序、原则;工作分析的作用和内容。

  2.管理人员的选聘、考评、培训。管理人员的来源;管理人员选聘、考评、培训的工作程序与方法。

  第十一章 组织力量的整合

  1.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概念和区别。

  2.直线与参谋、委员会。直线与参谋在组织中的角色及其相互关系;委员会的工作方式和效率。

  第十二章 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1.组织变革。组织变革的动因、类型、目标、内容、过程与程序;组织变革的阻力、压力、冲突及其管理。

  2.组织文化。组织文化的概念、特征、结果、内容、基本要素和重要功能。

  第十三章 领导与领导者

  1.领导理论。领导的实质和作用;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领导工作的实质;领导者的权力来源;几种典型的领导理论。

  2.领导方法。领导者的素质与修养以及一些主要的领导方式与艺术。

  第十四章 激励

  1.激励理论。激励的涵义和作用、激励的过程及动因;最主要的激励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

  2.激励方法。常用的激励方式与手段(物质利益激励、社会心理激励、工作激励、成果激励、培训教育激励)。

  第十五章 沟通

  1.沟通的含义和障碍。沟通联络的含义和作用;沟通的类型和常用的沟通方法;沟通的过程和基本步骤。

  2.沟通的障碍及克服。沟通的障碍及实现有效沟通的途径。

  第十六章 管理信息

  1.管理信息和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和数据的区别和联系;管理信息的特征;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要素和开发步骤。

  2.管理信息技术。管理信息技术的运用及发展阶段。

  第十七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

  1.控制原理。控制的涵义及其在管理中的作用;控制系统构成的基本要素、组织运转的基本要求;控制的原则与要求。

  2.控制的过程。控制的过程;计划与控制的联系;三种基本的控制类型(事前控制、现场控制、反馈控制)和不同类型控制的优缺点。

  第十八章 控制方法

  1.预算控制与非预算控制。预算控制的形式、内容、作用及其局限性;比率分析、审计控制、损益控制、成本控制的内容和方法;投资收益率控制、报告分析法、亲自观察法的基本内涵。

  2.其他控制方法。专项控制(计划控制、时间控制、数量控制、质量控制、安全控制、人员行为控制等)和综合控制方法。

  第十九章 管理的创新职能

  1.创新及其作用。创新职能的内涵及其在管理职能中的作用;维持与创新的关系及其作用;创新的种类与特征。

  2.创新的内容和方法。企业中各类创新活动的特点;创新的过程和创新活动的组织;企业家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第二十章 企业技术创新

  1.技术创新的内涵和贡献。技术创新的内涵和内容;技术创新与发明的关系;技术创新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贡献;组织中存在的技术创新的源泉。

  2.技术创新战略。技术创新战略以及创新基础、创新对象、创新水平、创新方式的选择。

  第二十一章 企业组织创新

  1.企业制度和文化创新。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制度的基本逻辑和企业文化的创新。

  2.企业层级结构创新。工业社会中企业制度的特征及其原因;企业层级结构及其特征;企业文化的功能及其特点;网络化层级组织的基本特征。

  科目二:808-《信息资源管理》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信息资源管理》是情报学、图书馆学、档案学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考试内容主要针对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问题,包括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信息资源网络建设、信息资源管理的政策与法规、信息资源管理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等问题,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相关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分值

  本科目满分150分。

  四、试题结构

  名词解释题 (共6题,每题4分,共24分) 简答题(共6题,每题8分,共48分) 分析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论述题(共2题,每题24分,共48分)

  五、考试内容

  第1章 绪 论

  1.1 信息与信息资源

  1.1.1 信息的概念及其发展

  1.1.2 信息资源的内涵

  1.1.3 信息资源的特征

  1.1.4 信息资源化的背景和条件

  1.2 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

  1.2.1 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1.2.2 信息资源管理的层次与内容

  1.2.3 信息资源管理的手段和方法

  1.3 信息资源管理的沿革与发展

  第2章 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内容管理

  2.1 信息资源类型

  2.1.1 信息资源类型概述

  2.1.2 文本类信息资源

  2.1.3 数据类信息资源

  2.2 信息采集

  2.2.1 信息资源的数量和来源

  2.2.2 信息采集原则

  2.2.3 信息采集策略

  2.2.4 采集方式

  2.2.5 新的采集技术

  2.3 信息组织

  2.3.1 信息表示概述

  2.3.2 信息表示语言

  2.3.3 信息资源编目

  2.3.4 信息分类

  2.3.5 主题标引

  2.4 信息检索

  2.4.1信息检索的类型

  2.4.2 计算机信息检索

  2.4.3 联机检索系统

  2.4.4 联机检索方法

  2.4.5 网络搜索技术

  2.5 信息分析

  2.5.1 内容分析

  2.5.2 情报分析研究

  2.5.3 竞争情报分析

  2.5.4 数据挖掘

  2.5.5 Web挖掘

  2.6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2.6.1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含义和意义

  2.6.2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

  2.6.3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

  2.6.4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2.6.5 关键技术

  第3章 信息系统的管理

  3.1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

  3.1.1 信息技术概述

  3.1.2 信息系统的功能及类型

  3.1.3 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在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3.2信息系统的开发战略

  3.2.1 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

  3.2.2 制定战略规划的方法

  3.3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3.3.1 结构化开发方法

  3.3.2 原型法

  3.3.3 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3.3.4 计算机辅助开发方法

  3.4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

  3.4.1 运行管理的组织保障

  3.4.2 系统日常运行管理

  3.4.3 系统维护

  3.5信息资源标准化

  3.5.1 信息资源标准化及其作用

  3.5.2 信息资源标准的内容

  3.6信息系统建设的项目管理

  3.6.1 概述

  3.6.2 项目选型

  3.6.3 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管理的组织

  3.6.4 任务划分和工作安排

  3.6.5 项目建设进度控制

  3.6.6 系统建设文档管理

  第4章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

  4.1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背景和发展沿革

  4.1.1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背景

  4.1.2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过程

  4.2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和模式

  4.2.1 企业信息资源的内涵和分类

  4.2.2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

  4.2.3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任务

  4.2.4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工作模式

  4.2.5 信息审计

  4.2.6 环境扫描

  4.3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4.3.1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和任务

  4.3.2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过程

  4.3.3 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实施

  4.4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4.4.1 客户关系管理

  4.4.2 供应链管理

  4.4.3 协同产品商务

  4.4.4 产品数据管理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4.4.5 制造执行管理系统

  第5章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

  5.1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5.1.1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背景

  5.1.2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演变历程

  5.2 政府信息资源的类型与特点

  5.2.1 政府信息资源的类型

  5.2.2 政府信息资源的特点

  5.3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与模式

  5.3.1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意义

  5.3.2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原则、目标与任务

  5.3.3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

  5.3.4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工作模式

  5.4 政府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5.4.1 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的关系

  5.4.2 政府信息化的构成

  5.4.3 政府信息化建设的优势与劣势

  5.4.4 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

  第6章 信息政策与法规

  6.1 信息政策与法规概述

  6.1.1 信息政策及其体系构建

  6.1.2 信息法规及其体系构建

  6.1.3 信息政策与法规的实施保障

  6.2 信息公开的制度与法规

  6.2.1 知情权与信息公开制度的产生

  6.2.2 信息公开制度与法规

  6.3 知识产权保护法

  6.3.1 知识产权法概述

  6.3.2 著作权法律制度

  6.3.3 专利权法律制度

  6.3.4 商标权法律制度

  6.3.5 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

  6.4 信息安全政策与法规

  6.4.1 信息安全概述

  6.4.2 国内外信息安全政策法规实践

  6.4.3 信息安全政策法规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第7章 信息资源优化配置

  7.1 资源配置的经济理论

  7.1.1 资源配置的概念

  7.1.2 效率与“福利边界”

  7.1.3 埃奇沃斯盒式图

  7.1.4 帕累托改进与帕累托有效

  7.1.5 帕累托条件

  7.2 信息资源配置与信息福利

  7.2.1 信息资源配置的概念

  7.2.2 信息资源的横向配置和纵向配置

  7.2.3 信息福利

  7.3 信息资源配置机制

  7.3.1 信息资源的市场配置

  7.3.2 信息资源总体配置机制

  7.3.3 政府在信息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7.3.4 市场配置与政府配置的边界

  7.3.5 信息资源配置机制的功能

  7.4 信息资源的产权配置

  7.4.1 产权对外部效应的作用

  7.4.2 产权的资源配置功能

  7.4.3 产权制度效率与资源配置效率

  7.4.4 信息产权的制度安排

  7.5 信息资源配置的效率

  7.5.1 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层次

  7.5.2 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衡量

  7.5.3 信息资源总体配置

  7.5.4 信息产业资源配置

  7.6 信息资源共享

  7.6.1 信息资源共享与帕累托改进

  7.6.2 信息资源共享模式

  7.6.3 馆际互借的成本-效率分析

  7.6.4 联机检索和网络检索的成本-收益分析

  7.6.5 信息资源共享的博弈分析

  第8章 知识管理

  8.1 从信息资源管理到知识管理

  8.1.1 知识

  8.1.2 知识管理

  8.1.3 知识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8.1.4 知识管理的对象

  8.1.5 知识管理的核心

  8.1.6 知识管理的目标

  8.1.7 知识管理的基本特征

  8.1.8 知识管理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意义

  8.2 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

  8.2.1 知识资产管理

  8.2.2 人力资源管理

  8.2.3 组织学习与创新

  8.3 知识管理的实现

  8.3.1 知识管理技术

  8.3.2 知识管理系统

  8.3.3 实现知识管理的组织保障

  8.4 CIO与CKO

  8.4.1 信息主管(CIO)

  8.4.2 知识主管(CKO)

整理人:胡康林(2014.11)

打印本文  加入收藏  新浪收藏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05-2022 CAS All Rights Reserved. 档案教育网 版权所有
http://www.wdjj.cn 中文域名:档案教育网.cn
联系我们: E-mail:wdjj126@126.com
京ICP备195250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