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导 言  |  网站简介  |  网站纪事  |  公 告 栏  |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专业书讯 >> 《中国档案学会系列培训教材》(8册)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

《中国档案学会系列培训教材》(8册)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
【发表时间:2015/4/13 20:45:28】 【字号: 】 【颜色: 绿 】 【背景: 绿 】 【浏览次数:

本文来源:中国档案学术网 发布日期:2015-03-23  

《中国档案学会系列培训教材》(8册)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

  为了繁荣中国档案学研究,为了促进中国档案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国档案学会与辽宁大学出版社合作,由方鸣秘书长、丁海斌教授担任总主编,联合国内数十位专家学者,编写了《中国档案学会系列培训教材》。该丛书包括:《档案学概论》、《档案逻辑管理教程》、《档案物理管理与保护教程》、《电子文档管理教程》、《档案开发利用教程》、《档案编研实用写作教程》、《公文管理教程》、《秘书学教程》等8部教材,已于2014年8月出齐。

  这两套丛书具有体系新、实用性强的特点。方鸣秘书长在为该丛书撰写的《序》中写道:“这次,中国档案学会推出的系列教程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有了很大的创新、改进和调整。希望能在反映档案工作实践、引领档案学术创新上走的步子再大些、再快些!这套教程的特点应保持以下几个特点:(一)创新性(二)系统性(三)前沿性(四)引领性(五)实践性(六)可操作性。”

  丁海斌教授为丛书撰写的“前言”中说明了该丛书的编写宗旨。指出:“在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当代档案学的创新,应强调提升理性和贴近实践。”丛书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有所突破,如《档案学概论》在档案学基础理论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更新与突破;《公文管理教程》、《档案开放利用教程》、《档案编纂实用教程》等在贴近实践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丛书组成了阵容强大的编写队伍,他(她)们包括档案学界的一些知名专家:方鸣、丁海斌、陈永生、华林、周耀林、王萍、卞昭玲、倪丽娟、侯希文、赵淑梅、张会超等等,参加编写者的单位包括辽宁大学、国家档案局档案教育中心、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云南大学等27所高校及档案教育机构。辽宁大学出版社副社长祝恩民编审亲任丛书的责任编辑。总之,该丛书规模之大、参加院校和机构之广、编写者人数之众、规格之高,皆属前所罕见。

  方鸣秘书长、丁海斌教授、祝恩民副社长多次在公开场合表态:该丛书将是一项长期的出版事业,将不断更新,长期保持活力和创新。并且,在今后的版本更新和规模扩大时,欢迎有思想、有创建的作者加入进来。开放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也是该丛书创作的基本理念。

  图书征订联系方式

  辽宁大学档案出版中心联络人:张蕊 联系电话:024—86851307 13204027977

  地址:辽宁大学出版社,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中路66号 邮编:110036

  以下为丛书各分册简介:

  《档案学概论》简介

  该书由知名档案学者丁海斌、方鸣、陈永生主编。

  全书分三个单元:档案、档案工作、档案学。并分为:档案的概念与属性、档案的历史源流、档案的价值与作用、档案工作概述、档案业务管理、档案行政管理工作、档案工作的其他部分、档案学的属性、对象与内容、中外档案学的产生与发展等九个章节。

  该书的出版,改变了以往《档案学概论》教材一花独放的局面,有利于发展与创新。该书的结构严谨、内容涵盖完整全面。从档案的定义、属性、历史源流、价值与作用,到档案工作的基本内容、档案工作的构成(物质与意识)与工具形态(物理管理与逻辑管理)、档案工作的空间与时间、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档案业务管理、行政管理以及档案立法、标准化工作等,再到档案学的属性、对象与内容、中外档案学的产生与发展,全面地介绍档案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该书的最大特点是创新。该书大面积地突破了原有的档案学基础理论,在档案的定义、档案的价值与作用、档案的历史源流、档案工作中的物质与意识、档案的物理管理与逻辑管理、档案与档案工作的虚拟、档案工作的空间与时间等多方面的内容上,实现了创新与完善,实现了档案学基础理论的突破性发展。全书的哲学理性和历史意识大大提升,档案学科自身的特点愈加突出,其意义与重要性会越来越显现出来。

  《档案逻辑管理教程》简介

  《档案逻辑管理教程》作为中国档案学会系列培训教材之一,它通过全新的视角,以档案世界的空间和时间理论为重要理论基础,以档案的物理管理和逻辑管理为基本理论内涵,构成逻辑管理和物理管理的体系框架,按照档案管理活动自身存在的方式,即以管理活动的物质工具形态和意识工具形态作为划分标准,从意识工具形态的角度,对档案管理活动的基本理论 原则和方法,进行系统地梳理和阐述。

  《档案逻辑管理教程》由华林,苏晓轩和倪丽娟担任主编,参加撰写工作的人员主要由高等院校从事档案专业教育的教师组成。全书共由十一个章节构成。第一章,档案逻辑管理概述,从档案逻辑管理的基本问题入手,对逻辑管理的概念和本质以及相关问题,档案逻辑管理的工作流程与工具制作,档案逻辑管理的两个历史阶段进行详细清晰地表述。第二章,系统地介绍档案工作基本原则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思想内涵,强调档案工作基本原则既是档案宏观管理的原则和标准,也是档案逻辑管理应遵循的规则。第三章至第六章,依据国家新近制定的规范和标准,对档案的归档与接收,档案的分类与整理,档案价值鉴定,档案的检索与利用,档案的编研,档案的登记与统计等方面进行阐述。第九章和第十章,拓展了档案逻辑管理的新内容,即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的逻辑管理和数字档案的逻辑防护,第十一章,阐述国家和地方档案法规体系的构成和特点。

  《档案逻辑管理教程》在全面总结我国档案管理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国档案学和档案管理学的理论研究成果,以新的思维和新的视角,全面系统地论述档案规则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既有从逻辑管理角度对传统意义上的档案管理的重新诠释,又有对现代意义的数字档案管理的逻辑表述,同时从法律角度阐述档案逻辑管理应遵循的法律法规标准。本教材兼有档案逻辑管理的理论论述,又具有可操作的实践性特点,可作为档案管理学研究之参考,也适合档案管理者学习和培训之用,同时对从事相关管理工作的人员也具有参考借鉴价值。

  《档案物理管理与保护教程》简介

  该分册由辽宁大学赵淑梅教授和西藏民族学院的侯希文教授共同写作完成。教材在继承传统档案保护技术学基础上进行了全新体例的编排,并增加了电子档案保护以及安全保障体系等方面新知识。教材主要内容按照档案保护对象的物质性(档案是由各种制成材料构成的)、保护手段的工具性(档案馆库、档案装具、温湿度调控设备、安全防护设施等)等特征进行了全新角度的编排和论述,充实电子档案保护的内容,并且关注了档案保护中不仅要用到各种工具和技术,还要有相应的管理措施的配套,技术与管理相得益彰才是维护档案寿命最有效的途径,即通过各种管理与技术手段来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的寿命,维护档案长期保存和利用性能,为档案服务社会奠定基础。

  《档案物理管理与保护》教材内容共分十章。第一章档案物理管理与保护概述,主要对本教材的内容构成、基本概念以及档案物理管理与保护发展历程、原则进行了介绍;第二章至第四章分别对纸质档案、胶片档案、磁性载体档案和电子档案的物质构成、材料性能、制作过程和日常保护措施进行了分析;第五章到第七章对档案馆的建造、档案保管环境条件的构成因素和管理档案的设备和工具的种类、功能等方面如何满足档案保护的需求进行了阐述;第八章着重对档案信息的备份和迁移的作用和方法做了专门介绍;第九章对因各种破坏因素而损毁的档案实施的各种修复方法进行了系统阐述;第十章总括全教材内容,从观念、制度、管理措施、技术手段等全方位,提出为档案保护和管理构建一个安全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并进一步论述了安全保障体系构成的要素和功能以及档案安全预警机制的建立与实施的保障条件。

  该书既可供高等学校和档案部门培训教材,也可用于从事档案、图书、情报等文献、文物部门的保护工作人员的培训教材和专业知识学习的参考。

  《电子文档管理教程》简介

  该书由丁海斌、卞昭玲主编。全书共分为九章,大纲如下:

  第一章 电子文档产生的历史与社会背景

  第一节 信息技术的历史演变与文档工作

  第二节 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电子文档概述

  第一节 电子文档及其名称的演变历程

  第二节 电子文档的概念和种类

  第三节 电子文档的虚拟属性

  第四节 电子文档的特点

  第三章 电子文档工作概述

  第一节 电子文档工作的原则与要求

  第二节 电子文档工作的管理体制

  第三节 电子文档工作的内容

  第四节 电子文档管理系统

  第四章 电子文档管理的标准与规范

  第一节 《ISO15489电子文件标准》

  第二节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 18894——2002》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

  第四节 《公务电子邮件归档与管理规则 DA/T 32-2005》

  第五节 《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DA/T 31-2005》

  第六节 《磁性载体档案管理与保护规范DA/T 15—95》

  第七节 《电子文件管理暂行办法》

  第五章 电子文件的制作与收发

  第一节 制作电子文件的流程

  第二节 专用系统电子文件的收发

  第六章 电子文件的鉴定与归档

  第一节 电子文件的鉴定

  第二节 电子文件的归档

  第七章 电子档案的保管

  第一节 电子档案保管概述

  第二节 电子档案的逻辑维护

  第三节 电子档案的物理防护

  第四节 云计算环境下的电子档案保管

  第八章 电子档案的开发与利用

  第一节 电子档案的开发

  第二节 电子档案的利用

  第三节 电子档案的检索

  第九章 国内外电子文档管理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国内电子文档管理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国外电子文档管理的发展历程

  该书有如下特点:一是理论结构完整,可以让读者了解电子文档的基础知识;二是实用性强,如相关标准规范和管理系统方面的知识;第三是内容新颖,理论先进,如云计算环境下的电子档案保管等。此外,该书在名词使用方面也做了完善,“电子文档”具有统称和文档一体化的含义,而“电子文件”、“电子文档”则公归公、婆归婆,各安其用,文件与档案不再混淆。

  《档案开发利用教程》简介

  《档案开发利用教程》由张会超主编。该书由理论篇和实践篇两大部分组成,分别从理论和实践操作的角度对档案开发利用进行了深入系统的阐述。

  该书之“理论篇”由五章组成,分别是档案开发利用的概述、中国经验、国外借鉴、理论基础和环境条件,而“实践篇”则由开发利用的主体、客体、途径方法和评价四章组成。该书较以往的教材增加了档案开发利用国外经验的借鉴、理论基础和环境条件三大部分,这是该书的一大贡献,通过这些内容,不仅可以从理论方面对档案开发利用进行系统的学习,而且还有助于了解档案开发利用需要的先进经验与外在条件。而该书加强了档案开发利用的评价内容,提出了档案开发利用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具体指标,也是本教材突出的亮点和特色。

  该书呈现三大特点,一是作者年轻化、博士化,该书编委会均由年轻人组成,而且大多是有博士学位的高校教师,所以作者视野开阔,该书与时俱进;二是内容新颖,在前人基础上该书提出了全新的大纲,既继承了之前学界的成果,又对档案开发利用提出了新的思路和体系,避免了过去重历史轻现实、重方法轻理论的问题;三是紧密结合现实案例,除了阐述档案开发利用的理论和方法外,该书强调案例的分析和探讨,以此来增加说服力和可读性。

  该书突破了以往的档案编纂或编研局限,将档案开发利用作为主题来介绍,体系独到、理论充分、方法实用、案例丰富、内容详实,既可以作为高校教材使用,也可以作为培训教材使用,不仅有助于档案学专业的教学需要,而且还可以帮助档案界工作人员拓展思路、增加理论知识,此外,该书还可供科研人员参考和其他相关人员阅读。

  《秘书学教程》简介

  秘书工作与档案工作有着天然的联系,它们的工作环境相同、工作性质类似、工作对象交叉。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单位的档案人员都隶属于文秘部门。因此,学习秘书工作的理论、方法、技能,对于提升档案人员的职业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书由吉林大学档案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王萍教授和张卫东副教授主编。全书围绕两个线索进行内容组织,第一个线索是秘书的核心业务,重点阐述秘书办事、办会、办文工作的方法与技能。其中,“办事”紧密围绕秘书工作的业务流程,包含办公室日常事务管理、印信管理、信息管理、综合承办、接待工作、保密工作、商务旅行、秘书公关等内容;“办会”按照会前筹划、会间服务、会后工作的时间流程阐述秘书在会议管理中的作用;“办文”则主要涉及公文的撰制与管理,文秘写作部分包含公务文书、商务文书、会务文书等文种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公文管理从收文管理、发文管理、电子邮件管理、电子文件管理、公文立卷与归档几个方面进行展开。第二条线索是秘书的职业素养,该书认为秘书人员除了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较高的个人修养、良好的政治素养之外,还特别强调秘书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执行力等方面的能力,并将这些能力的培养与秘书的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第一条线索解决的是会工作的问题,第二条线索解决工作好的问题。全书的亮点还在于组织了时间管理、压力管理、文秘礼仪等具有较强实践需求的内容。

  该书以十几年的教学为基础,从秘书工作实践出发,用简单的理论、流畅的语言、丰富的案例,系统阐述了秘书工作的技能与方法。通过学习,可以了解现代办公环境及业务流程,系统掌握秘书工作的理论与方法,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该书既可以作为本科相关专业教材,也可以作为实际工作者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工具书。

  《公文管理教程》简介

  公文作为“经国之枢机”、“政事之先务”,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尤其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2年4月16日印发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 号),这为该书的撰写提供了契机。与此同时,当代公文管理实践,尤其在纸质公文与电子公文共存共用的“双轨制”下,纸质公文与数字公文相互转换的现实需求,使得公文管理面临着一个崭新的局面。因此,如何管理科学地、有效地管理公文,是当代文书工作者、秘书工作者面临的问题。

  该书由周耀林、叶鹏、黄川川主编。全书立足于当前我国公文管理的新特点、新标准和新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当前公文管理的需求编写,重点解答了纸质公文、电子公文共存环境下公文管理问题,包括公文管理相关概念、公文类型、公文结构、纸质公文处理程序、电子公文流转系统、纸质公文与电子公文的相互转换、办毕公文处理以及公文安全管理。全书共分九章,各章主要内容分别是:第一章“绪论”,分析了当前纸质公文、电子公文共存情况下的研究现状;第二章“文书、文件与公文”介绍了文书、文件和公文的概念,剖析了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第三章介绍了公文类型的演变,详解了公文类型,分析了公文类型正确选择的方法;第四章“公文结构”从版头、主体、版记三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公文的结构;第五章“纸质公文处理程序”从发文处理程序、收文处理程序两个方面阐释了发文处理和收文处理的流程;第六章“电子公文处理流程”从电子公文流转系统入手,辅以案例,介绍了电子公文流转系统的特点与设计;第七章“纸质公文与电子公文的相互转化”分别从纸质公文的模数转换和电子公文的数模转换方法;第八章“办毕公文的处理”分别解释了纸质公文、电子公文办理完毕后的归档处理流程与方法;第九章“公文安全管理”则从安全管理制度与标准、统计保管、复制等方面介绍了纸质公文的安全管理,从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备份、统计等方面介绍了电子公文的安全管理。

  全书秉承务实的风格,通过理论结合实践,比较全面的介绍了公文管理相关理论、工作流程与方法,突出了当前公文管理的实践性、科学性、标准性以及可操作性。

  该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和实务部门文书学、文件管理、秘书学课程教材,也可为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公文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为办公室、档案馆(室)的文件(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档案编研实用写作教程》简介

  《档案编研实用写作教程》是一部对传统著作《档案文献编纂学》内容的拓展和补充的新编教材。增加扩展了档案科研文种及其他相关常用文种的写作,从编、研、写三个方面来提高和扩展编研能力及写作能力。该书具有实用性和实践性的突出特点。该书的编写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对现实的工作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撰写编研材料本身也是一种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创造性、学术性的研究活动,该书更是从档案编研种类和工作程序为研究起点、较为齐全地搜集了档案编研、档案科研及相关写作文种等,提出了具体的写作训练办法,操作性强。

  该书由李焕军、郝伟斌、刘凤华主编。旨在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档案工作者提供基础性、实用性、系统性的档案编研知识,为开展档案编研工作提供基本的理论支撑和具体的实用方法指导。为档案编研、相关部门人员的写作能力提高提供参考。为从事现代档案编研工作的人员在职提高、更新知识、提高和拓展档案编研能力提供具体的方法指导。因此有相对广泛的适用对象,可作为档案实践工作者进行岗前培训的实用培训教材,可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档案专业档案文献编纂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研究型本科高校档案专业档案编纂课程的参考书。

  该书从系统的讲述中国档案编纂工作的源流、新中国档案编纂工作的发展、档案编纂工作程序、档案科学研究的概念与类型、档案科学研究的任务、档案科学研究的程序和档案科学研究的方法入手,以求对档案编研知识、历史源流、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进而主要内容涉及三个具体层面:一是档案编纂篇。主要包括介绍性材料编纂,撰述性材料编纂,常用应用文体的编写三个部分;二是档案科研篇。包括档案科研课题材料的撰写,学术论文的撰写;三是其它常用档案研究文体及相关实用文种写作。力求通过上述三个层面知识的系统介绍和深入研究,能为档案读者提供清晰明确、实用可行的档案编研具体方法。试图通过该书使得档案编研不仅是使档案信息优化满足工作需要和社会利用的一项工作。更应当强调他对档案资源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规范档案编研行为,延伸编研成果的链条。通过研究人员的科学劳动,形成科研成果,实现档案丰富内涵的传达和表述,起到彰显历史、服务时事、教化社会、启迪未来的广泛作用。

打印本文  加入收藏  新浪收藏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05-2022 CAS All Rights Reserved. 档案教育网 版权所有
http://www.wdjj.cn 中文域名:档案教育网.cn
联系我们: E-mail:wdjj126@126.com
京ICP备195250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