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导 言  |  网站简介  |  网站纪事  |  公 告 栏  |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学校档案工作研究 >> 高校人物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育人作用

高校人物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育人作用
【发表时间:2015/10/23 16:54:15】 【字号: 】 【颜色: 绿 】 【背景: 绿 】 【浏览次数:

本文来源:重庆档案信息网 发布日期:2012-12-09  

高校人物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育人作用

作者:重庆交通大学档案馆 谢 鹏

  摘要:高校人物档案是历史的记录,真实地记载着学校的发展历程,浓缩了高校历史文化的精华,承载着学校杰出人物的辉煌业绩,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思想、历史内涵。将高校人物档案作为校园文化中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校史教育、人文教育、科技教育等的资源,对于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弘扬优良传统起到固本清源的作用,高校人物档案服务校园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重任在肩。

  关键词:高校人物档案;校园文化建设;育人作用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和传承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它的主要教育作用在于创造一种文化氛围,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之中育人。正如林语堂所言:“文章有味,大学亦有味。味各不同,皆从历史沿袭风气所造成,浸润熏陶其中者,逐染其中气味”。校园历史人物档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通过对重庆市高校人物档案信任度的调查显示,98%的学生选择了信任,数据充分体现了学生对高校人物档案的接受程度,这为高校人物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高校人物档案的内涵及其建设途径

  1. 高校人物档案的内涵和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规定:个人从事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均属国家档案之列。这既是人物档案的内涵,也是建立人物档案的法律依据。高校人物档案的建档对象包括学识渊博、成果丰硕的专家、教授,建设管理的领航人校级领导,成绩显著、风华正茂的中青年学者,著名的校友和具有代表性的校园人物。人物档案真实记录了他们在学校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活动及取得的成果,折射出大学的校本文化。

  高校人物档案是个人和学校发展的历史缩影,是高校人物精神、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传承校园文化的载体。高校人物档案具有四大特点:真实性。高校人物档案是高校各项活动的真实纪录,具有原始生成的特点。教育性。每所高校的人物档案都记录了其自身发展的历程和业绩,反映了各个时期不同层面的活动,是思想、文化、科技等教育的资源。知识性。高校是创造知识、传承知识的重要场所,高校人物档案是知识的资源存储体。文化性。大学校园是人类文化传播、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基地,高校人物是先进的思想观念、知识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授者,人物档案集成的文化性,是大学文化的重要表现。

  2.高校人物档案的建设途径

  2007年12月,国家档案局印发的《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服务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的档案工作目标,这标志着我国档案事业开始从“国家模式”向“社会模式”转变,标志着“社会档案观”在我国已初步确立。近年来,在“社会档案观”指导下,档案部门将档案工作重心从高层、宏观转向基层、微观,从政治领域转向经济、科技、文化、生活领域,从党政机关转向企事业单位、社区、农村和家庭,从服务党和国家转向服务社会和老百姓,[1]像以沈阳市为代表的家庭档案建设正在蓬勃兴起,这为人物档案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使人物档案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更加积极的作用。

  高校档案工作肩负着保存记忆、资政育人、传承文化、弘扬文明的特殊使命,建立高校人物档案是对国家档案资源的充实和完善,是对现有高校馆藏的有益补充。针对一些重要建档对象的材料多分散在家庭中而易损毁和遗失的实际情况,高校档案部门应通过建立人物档案,将这些珍贵的材料统一收集、整理、编研、保存,这一过程实质上是一项对文化财富的保护措施,对于高校校园文化资源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师、名师是人物档案建设的重点,是一所大学的品牌与灵魂,“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教育家梅贻琦先生所强调的正是大学与人物的关系,因为大师的治学态度和人格魅力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而且铸就了大学精神。可以说,高校人物档案积淀了丰厚的文化资源,凝聚着文化的精灵之气,在提升学生的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新形势下, 高校人物档案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提升和资源共享。高校档案部门要积极开展人物档案编研工作,使人物档案由单一的文本转变成为整个社会所共享的精神文化财富,实现档案文化的改造创新。针对高校人物档案具有载体形式多样的特点,如著作、自传、讲义、日记、论文、专利、科研项目、证书、实物以及声像材料等,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其进行数字化处理,实现馆藏虚拟化,便于网络的传播和利用。当前,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方兴未艾,但却各自为政,“唤醒”人物档案资源并且达到共享是迫在眉睫的问题。高校之间要开展档案信息共享工程,建立一个系统性的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通过各高校档案信息共享,使得各自单一的“信息孤岛”连通起来,让优秀的档案文化流动起来,最终实现资源规模化、信息数字化、管理标准化、服务社会化的档案管理模式。2005年12月上海市高校档案学会建立的上海高校档案信息网,设立了人物档案、珍档集锦、学术前沿、网上展览、国际瞭望等栏目,成为上海市各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为上海市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资源。学生利用这个媒介平台可以获取一个学校,一个地区丰富的人物档案,这个获取文化过程同时也是传承文化的过程。

  二、当代校园文化面临的问题

  21世纪,社会的工业化、信息化特性越来越强,在物质文明长足进步、发展、发达的同时,却出现了“文化断裂”,文化全球化在其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它一方面促使世界文化发展呈现出高度融合和高度分化的趋势,另一方面又使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大,特别是“文化霸权主义”意图通过其垄断的各种传播媒介极力推行其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这对我国教育形成了严峻的挑战。大学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社会文化的风吹草动,都会在校园里产生各种各样的振荡和回应。看今日之校园,蜂拥而至的各种庸俗现象统统被冠以“文化”之名:露背文化、炫富文化、同居文化、拼爹文化等。网络文化占领了校园文化相当大的一部分阵地,由于网络文化没有正确与错误的原则区分,青年大学生长期浸染其中,导致大学生价值冲突更加直接、价值取向更加多元、价值选择更加困难,使得部分学生价值观混乱、道德失范。这种道德失范,关键在于缺乏高尚文化精神的指引。虚无缥缈的校园文化必须找到其可以表现内涵和精神的载体,校园人物档案完全可以成为这种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因为校园文化源自大学的历史,高校人物档案是大学历史的记忆,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在新生的入学典礼中,曾一再告诫学生要认真阅读北大的历史,了解北大文化与北大精神。其实,早在1996年9月北京举办的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上,与会的各国专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档案的文化价值。尼日利亚学者埃思认为:“保存档案,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档案对产生它们的国家的文化价值,档案是人民的文化财富,在文化领域上占据一定的位置。”波兰的J•斯科里内克提出:“档案工作者应以保护文化和民族特性为己任。” [2]21世纪的国际社会,已从原来的基于司法和行政管理的档案概念向基于社会文化价值的档案概念转变,形成新的档案观,其重要特征就在于凸显档案的文化属性,强调档案的文化功能。[3] 当前,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正持续深入,在此进程中,具有鲜明时代感的信息化浪潮与饱含厚重历史积淀的文化底流相互冲击与融合,并赋予信息社会新的内涵:信息为根,文化为魂。高校身处科教的前沿阵地,对信息社会的脉搏感受最为直接和敏锐,信息社会人们对文化的日益关注,将使得校园文化呈现新的发展趋势。高校档案工作由此也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与挑战,要用先进文化占领校园网络文化阵地,让历史文化以更智慧的方式走进学生,通过编写校史,建立网上校史陈列馆,举办校史展、举办学术展、荣誉展、实物展等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这些高校人物档案走出档案库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校园的每个角落。

  不过,高校人物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体系的构建尚存空间,亟待我们去整理、提升和完善,挖掘其中蕴涵的丰富文化资源。

  三、高校人物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育人作用

  文化的基本功能在于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亦即培育人。大学应该文而化之,上课、做试验等,这种耳提面命、启发灌输的方式属于“教”;人物档案中的为人师表、人格魅力、人文精神、学术文化、历史文化等,这种环境濡染、熏陶等潜移默化的影响属于“育”。两者浸透,形成一种高品位的大学格调,就是大学的“文化”。生活在校园之中的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并内化成习惯、信念,从而带上特定的校园文化烙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知识是“树人”的土壤,校园文化是“树人”的水源,人物档案就是校园文化的源泉。

  1.利用高校人物档案传承人文精神,增强“人文育人”的校园文化

  我国最早的哲学著作《易•贲卦•彖辞》中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即是说,观察人类文明的进展,是用人文精神来教化天下。所谓“人文教化”就是用人文精神教化人。高校人物档案包含有悠久的校园历史文化、优秀的革命文化、杰出的人物文化、显著的业绩文化和朴实的实物文化等资源,是一代代师生人文精神的凝结,是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好教材。把高校人物档案运用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更能凸现出它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在一个处处有教育景点、处处有历史经典、处处有校本特色、处处有思想内涵、处处有精辟哲思、处处有人文气息的人文环境中,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培养自己的人文情感,最终养成人文精神,为未来的进步和一生的发展积蓄经久不衰的动力。”[4]

  2.利用高校人物档案传播学术文化,创造“学术育人”的校园文化

  梅贻琦先生曾指出:“办学校,特别是办大学,应有两种目的:一是研究学术,二是造就人材。” [5]实现学术育人,成为大学区别其他社会组织机构的最显著特征。置身于一所具有优良传统并享有社会声誉的学校,总会感到校园里弥漫着浓厚的学术氛围,有一种奔涌着生命的东西不断撞击着的心灵,使之兴奋、激越和升腾。这种能唤起、激发学生崇高情感和进取性的东西就是学术文化,一种培育人才沃土的大学文化。高校人物档案的学术论文、著作、科研项目、学术讲座(声像)、教学成果和学术成果等,都是学术育人的生动载体,通过开发利用,举办相关的教学成果展、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展等,能将学生带到学科前沿,让学生置身于校园学术文化的氛围之中,启发大学生从校园学术文化中吸取各种营养和精华,推动学生实现从接受者向探索者的转变。

  3.利用高校人物档案建设校园环境,打造“环境育人”的校园文化

  “孟母择邻而居”等俗语都形象生动地说明环境、风气对一个人成长的巨大影响作用。利用高校人物档案建设各具特色的校园人文景观,如学校历史的建筑;人物的塑像;谱写的校歌;设计的校徽、校旗、校牌;书写的校训等都是学校历史名人的杰作,这些都是高校“立体档案”和“实物档案”,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这些景观不仅体现了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和办学特点,也体现了学校传统文化和校园精神。把具有灌输性特征的教育转化为内含教育意图的校园文化环境,从而达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教育效果。校园的一时一景、一人一事、一草一木都会染上浓烈的文化色彩,体现出相应的文化意蕴,学校的人、事、物、时间、信息、环境无时不在对全体师生产生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规范着学生的行为习惯,发挥着隐性课程的作用。这是一种“其来也渐,其入也深”的熏陶。因为学生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解读已形成的景观,直接使自己与各种景观建立起了整体的关系,从而获得其中的教育意义,形成自己的观念、思想,产生情感态度的“再体验”。在与景观的“交流”中获得自我个人的生长,获得精神的建构,这不仅丰富了景观的内涵,同时也丰富了解读者自身的精神世界。

  4.利用高校人物档案弘扬崇高精神,建设“精神育人”的校园文化

  高校档案部门保存的大量人物档案,其中有校园人物的自传、手稿、日记、著作、讲义、证书、声像等档案资料。它们记录了建档人物艰苦奋斗的成长历程,彰显了这些建档人物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开拓创新、不畏艰辛、勇攀高峰的崇高精神,立足本职、淡泊名利、安贫乐教、献身教育的高尚价值取向,诲人不倦、辛勤耕耘、严谨治学的优秀品格。充分发掘蕴藏在这些人物档案中的崇高精神,能够激励学生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祖国的需要紧密联系起来,把自己远大的理想和眼下脚踏实地的奋斗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在实践中磨砺意志、增长才干,对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如心理素质、团队意识的培养也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说,这些人物档案对校园高尚精神文化的形成及健康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校档案部门要利用丰富的人物档案馆藏资源积极举办人物档案专题展览,发挥人物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精神育人”作用。

  5. 利用高校人物档案塑造人物楷模,形成“偶像育人”的校园文化

  大学生正处于探索社会与人生,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刻,他们渴望成才,有着自我实现的强烈愿望,但由于他们尚未确立或尚未巩固地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对于为谁成才,成什么样的才,怎样成才等基本问题存在着许多模糊的认识。而高校人物档案所展示的建档人物成长历程能为他们选定正确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提供很好的向导。利用高校人物档案对大学生进行榜样教育,进行自我实现的引导,有利于帮助他们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事实表明,运用人物档案,采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榜样”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教育实效。在2011年重庆交通大学60周年校庆活动中,展出的学校人物档案勾画出拓荒者的辛劳、奠基者的执著、后继者的顽强、承传者的奋进,学生对此兴趣浓厚,驻足忘返。在浓缩的时空里与学校建档人物作面对面的交流,深深地震撼了学生。他们认为这样的人就曾生活在这个校园中,让人可敬、可信,他们说:“历史留下来的珍贵记录,对我们这些年轻人无疑是一次回顾、一次教育、一次启迪。我们会付出自己更多的努力,为将来也为历史留下一点痕迹。”人物档案之所以有强烈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主要是那些寄托人物业绩的档案载体,使后人能够真切地读懂那段历史,更深地体会“偶像”的人生。高校的知名人士就成为了大学生成才的导师和崇拜的楷模,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成效显著。

  6.利用高校人物档案的思想教育作用,创建“信念育人”的校园文化

  培养当代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直观性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非常直观的说服力和感染力。高校档案馆要积极利用人物档案资源,进行一些专题开发,如名师专题、校史专题、校风专题、知名校友专题、科研与创新成果专题等。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拍摄电视片、编辑出版画册或论著,作为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辅助教材。要将高校档案馆建设成为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组织学生到档案馆探寻本校发展历史及人物生平的原汁原味的信息,用档案馆藏中学校艰难的办学历史、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学术思想、教学和科研的卓越成果、人物成长奋斗的经历等生动直观的史料感染学生、打动学生,能使他们受到熏陶和鼓舞,引导他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7.利用高校人物档案所蕴藏的历史资源,营造“校史育人”的校园文化

  校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物档案是校史文化的载体。让每一位走进高校的大学生,能以进入这所学校为荣,并让学校将来以自己为荣,就必须让学生将自己与学校的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产生强烈的共鸣。因为任何一所大学的文化,它的延续和发展总是要依赖于各时期大学人持续不停的努力,老一代大学人将他们从先辈那里继承得来的学习方式、行为规范和道德感召力等加以选择和重建,传授给年青一代的大学人,年轻一代从中汲取营养并加以改造和发展,又传授给他们的下一代。只有如此下去,逝去的一代与活着的一代才能依靠文化传统联结在同一条接力赛的跑道上,奔向文化的高峰。因此有必要深入挖掘人物档案材料,让一张张照片、一份份文献、一件件实物背后的故事“鲜活”起来,形象直观地展示大学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用深厚的历史积淀滋养学生,以生动直观的史实启迪学生。实践表明,大学生对学校的历史,先贤的风范品质,教师的科学思想、学长的科学探索等参观学习要比课堂教育所受感染来得更直观、更强烈、更深刻。

  《易经•系辞》曰:“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就大学而言,大楼是什么?器也,形而下者也!大学之形而上即文化精神也。高校人物档案因历经沧桑而愈显厚重,因人才辈出而薪火相传,不断光大,源远流长,泽厚润深,以彰显昔日历史积淀之厚重,更昭示今日发展前景之广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通过人物档案把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发扬光大,并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传播给学生,使他们既对大学的历史感到骄傲和自豪,又能从中领悟到大学历史传统文化中博大精神的内涵和底蕴,更重要的是,使得大学文化的优秀历史传统能在他们身上不断延续下去,保住大学文化的“根系”和“血脉”,也就传承了民族的文化。

  [注]:本文系重庆交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人物档案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内外的运用研究)(项目编号:1002020)的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李成利. 论“社会档案观”视阈里的高校档案文化建设[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5).

  [2] 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 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文件报告集[R]. 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 1997 .

  [3] 滕霞. 论档案在社会文化传承中的作用[J].兰台世界,2009(10).

  [4] 郜战红,王小容. 发挥档案文化功能,服务高校人文校园建设[J].科教文汇,2010(33).

  [5] 刘剑虹. 试论蔡元培和梅贻琦的大学教师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第1期.

打印本文  加入收藏  新浪收藏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05-2022 CAS All Rights Reserved. 档案教育网 版权所有
http://www.wdjj.cn 中文域名:档案教育网.cn
联系我们: E-mail:wdjj126@126.com
京ICP备195250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