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导 言  |  网站简介  |  网站纪事  |  公 告 栏  |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百花论坛 >> 张会超:自媒体与档案文化传播论析

张会超:自媒体与档案文化传播论析
【发表时间:2015/11/4 21:45:24】 【字号: 】 【颜色: 绿 】 【背景: 绿 】 【浏览次数:

本文来源:http://lantai.bokee.com/502839324.html  

张会超:自媒体与档案文化传播论析

  随着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全面普及,新型媒体不断出现和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也提高了传播的效果。档案界与时俱进,充分享受到了社会发展带来的便利和高效,积极运用各种媒体与手段,在互联网和媒介终端上传播起了档案文化。多年前,笔者曾对档案博客做过一点探讨,现在自媒体快速发展,档案界对微博、微信的运用也日益娴熟,有鉴于此,继续关注并发表个人一些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自媒体的发展和影响

  自媒体一词来源于美国,2003年7月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发布了“We Media”研究报告,认为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自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即为自媒体。所以自媒体又称个人媒体或公民媒体,主要是指那些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和自主化的传播者,用现代的技术和手段,向不特定的人群或特定的个人传递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今天论坛、博客、微博、微信以及新兴的视频网站构成了自媒体现存的主要渠道,自媒体之所以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引发了民众的兴趣和使用,而且对传统媒体也有很大的影响,就在于自媒体的核心是基于普通市民对于信息的自主提供与分享,所以实际上自媒体改变了原来的传播模式,从之前传统媒体的“广播”转向了现在的点对点、点对面的“互播”。

  目前自媒体的运用上突出了微博和微信两大平台和方式。微博是专供人们创作、传播和发现中文内容的领先社交媒体平台,目前已新浪微博发展最为显著。通过互联网公司为个人和组织提供前所未有的简便方式来实时公开表达自己的意见、在庞大的国际平台上与他人互动、与世界各地保持联系,微博已经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以影响最大、应用最广的新浪微博为例,从2009年出现,2010年快速发展,截止到2013年3月,注册用户已经达到5.03亿,而据2014年微博公司发布的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微博月活跃用户数于6月底达到1.565亿。最新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微博客用户规模为2.49亿,较2013年底减少3194万,网民使用率为38.4%,与去年年底相比下降了7.1个百分点。其中,手机微博客用户数为1.71亿,相比2013年底下降2562万,使用率为30.7% 。

  在微博不断发展的时候,微信也应运而生,发展势头越来越猛。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应用程序,日益成为民众喜爱的一款跨平台的通讯工具,支持单人、多人参与,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图片、视频和文字,同时也可以使用通过共享流媒体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微信推出三年多,截至2013年11月,注册用户量已突破6亿,成为亚洲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截至2014年7月,微信活跃用户已经接近4亿,公众账号总数580万个。微信作为时下最热门的社交信息平台,不仅是移动端的一大入口,而且正在演变成为一大商业交易平台,其对营销行业带来的颠覆性变化开始显现。2015年春节,微信联合各类商家推出了“红包”活动,引发了大家的极大兴趣和热情。

  二、档案界对自媒体的态度

  档案界对于新技术和新手段的出现,一直是敢于尝试和大胆应用,因此随着微博和微信的发展,档案界也加强了运用,而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屡屡出现。检索可知,从2009年以来,档案界就开始关注微博,并尝试着加以应用。特别是2011年被称为“中国政务微博元年”,政府机构逐渐开始借助微博推动政府部门的信息公开和服务,档案局(馆)加强了微博的应用。2015年3月初,在新浪微博上以“档案”、“档案局”、“档案馆”和“档案学”等关键词检索来可以检索到近千家用户,而经过认证的档案馆有近四十家、档案局有二十多家,至于名字带“档案”二字的认证用户有两百多家。

  早在三年前,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的邵继美就在《中国档案》上撰文,对档案馆微博应用情况做了研究,不仅列举了新浪微博部分档案馆账号,而且还对档案工作相关微博进行了举例。该文用大量数据和事实介绍了档案界对微博的应用状况,认为主要集中在发布档案馆工作动态、发布馆藏信息和编纂成果、用户互动和整合在线资源等几大方面,同时还给出了发展建议。而后陆续有人为档案微博进行了研究,有对档案行政部门微博发展状况分析的文章,也有档案政务微博应用情况调查分析的文章,还有档案微博传播分析与研究的论文,更有从档案学人微博的角度进行调研和分析的新作。其中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的黄永勤等人对档案学人借助微博建立了新的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播网络做了细致的调研和分析,并用数据模型和评价指标计算出了我国档案学人微博影响力综合排名,同时也给出了档案学人微博关系网络图,从而得出启示和建议。

  而微信的发展也给档案界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平台。2014年9月山西大学尚珊、郎惠彬在《浙江档案》发文,他们通过微信关键词“档案馆”和“档案”的检索,共得到128个公众账号,其中属于档案馆范围的有56个(公共档案馆15个,高校档案馆2个,企业或是中介机构的档案机构共19个),54%的微信公众号用于发布档案信息,其余则是档案范围以外的内容。经筛选,统计得到了25个关于“档案”或“档案馆”的微信公众账号。2014年11月北京市档案馆宋鑫娜在《中国档案》上发文,在微信中搜索出于“档案”相关的词条共计198条,其中与档案馆业务或文化内容相关的词条为104条,而国家综合档案馆开通公众微信平台的有效词条为38条,涉及16个省市的省级、地市级和区县级的国家综合档案,其中以浙江、江苏两省的档案微信平台为多。

  从上述研究文章里可以发现,档案界对微博和微信的运用逐渐得到加强,并且日益彰显出了自媒体的优势和特点。但也并非一帆风顺、十全十美,档案界对于微博、微信的运用,也存在着不足,有很多问题需要正视,所以要从多个角度予以审视和解答。之前已有人从不同视角进行了探讨,不过还有继续研究的必要。所以从档案文化传播的角度,还是值得阐释的。

  三、自媒体对档案文化的传播

  自媒体之所以不断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引发世人的关注和应用,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传播主体的多样化、平民化和普泛化。所以自媒体快速发展,并呈现出平民化个性化、低门槛易操作和交互强传播快等特点。而档案界在应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上力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档案机构和人士加入到其行列中,毋庸置疑,对于微博、微信的运用将会促进档案文化的传播。

  档案文化怎么理解?过去很多人把档案信息及其载体看作档案文化。而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的薛匡勇教授则认为档案从社会意义上而言,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化的重要载体,这是正确认识档案文化价值的出发点和基础,所以他将档案文化界定为人类群体在实现自身目标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行业特点并得到共同遵循的档案观、档案管理理念与模式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物质载体的总和。具体而言,档案、档案载体、档案建筑以及档案管理的相关设施等“相关联的物质载体”构成了档案文化的物质基础,而具有行业特点并得到共同遵循的档案观、档案管理理念与模式则是档案文化的精神支柱。由此可知,档案文化是由相互作用的诸多要素构成的一个复杂体系,具有丰富的内涵,呈现持久、变化、累积的诸多特性。这种认识超越了把档案信息及其载体当作档案文化的局限,极大地拓展了视野,并且丰富了档案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从对档案文化的认识可以发现,档案文化包括了很多方面,不仅有大量的档案及其内容,而且还涉及到档案的形成和管理等环节,而对档案及其工作的认识也是档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毫不夸张地说,只要与档案有关,都可被纳入到档案文化的范畴,既有物质性的,也有非物质性的。那么档案文化的传播就不仅仅在于过去的那种编研和展览模式了,而是有了新的变化、新的面貌。

  通过对档案微博和档案微信的观察与了解,可以发现,目前档案界的应用处于初级阶段,首先是开通档案微博和档案微信的数量有限,从之前的叙述可知,从2009年微博在中国出现并迅速发展,2011年微信出现也快速发展,档案界没有落后于时代,有些机构和人士很早就接触并应用上了这两种自媒体形式,但总量是不够的,相对于我国庞大的档案机构和档案队伍,现有的用户远远不够;其次传播内容和互动性有限,根据调查了解,档案界主要用自媒体来发布一些消息,而且多局限于档案管理和档案信息方面,同时互动性普遍不足,这和火热的微博微信交流场景形成了鲜明对比;再次是应用效果一般,整体而言,档案微博和档案微信对档案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无论是宣传介绍档案工作,还是发布档案信息,亦或者进行某一具体的问题探讨,都有可圈可点之处,但是,以档案微博为例,就存在着亲和力有限、活跃度不高、传播范围不广、速度不快、影响不大、引导力不强和认同度不高等现象,微信方面同样存在着类似问题;最后是认识不到位和投入不足,从开通档案微博和档案微信的用户数量就可以知道档案界对于自媒体的了解和应用还有待于提高,多数机构和人员仅仅将它们当作新兴的交流方式,没有看到自媒体崛起和快速发展的背后实际上是民智的开启和民众的参与,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新兴的媒体形式来发表自己的看法,专业机构和人士更应该在互联网上占据一席之地,从而可以更好地发挥专业价值和作用,认识不到位就导致投入有限,很多单位即使开通了微博和微信,也没有专人打理,更不用说办得红红火火。

  自媒体时代档案文化的传播理应更快更好,可惜档案界还没有把握住时代提供的“武器”,仍停留在传统的模式和途径上。固然传统的档案编研和档案展览有不可替代性,但多元化的发展确实不争的事实,在传统基础上,档案界需要加大应用新技术新手段新方式的力度,从而更好地传播档案文化。

  四、自媒体传播档案文化的思考

  恩格斯有言,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所以社会实践不断发展,就会出现新问题和,新情况,从而推动新的认识产生,并推动社会继续创新和前进。档案文化的传播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技术和手段的应用会促进新的变化,所以我们要深入思考,关注自媒体对于档案文化的传播。

  用自媒体来传播档案文化是时代赋予档案界新的使命,根据自媒体的特点,结合档案事业的发展,可以找到几大优势,一是新技术新途径的采用可以高效快捷,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日新月异,自媒体的出现就是当下传播技术的新型产物,新技术的采用可以使信息的传播不仅能超越时空,而且更有及时性、互动性,所以传播效果更加高效;二是档案机构和档案人士可以自行传播,无需审批,过去的传播媒体都需要官方的许可或审查,但自媒体可以使平民和大众广泛接受并加以运用,因此每个人都是媒体,在不同人身上我们总是能轻而易举地获取不同的信息,所以档案机构和档案人士可以自己使用微博和微信,自己掌握传播内容的尺度和标准,当然,前提是不违法不违纪,也不违反社会公德;三是传播形式和传播效果会精彩纷呈,过去的传播多局限于文字和少量的图片层次上,但人们早已习惯了“有图有真相”的阶段,而且也已步入了声音、图像等多媒体集成的时代,档案微博和档案微信在传播形式就满足了多样化,传播人群也从之前的档案界拓展到了整个社会,甚至是直接面向国内外的用户,任何用户都不知道自己发出的消息会给别人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和启发,但影响却产生了,效果也就随之而来。

  在这样明显的优势下,档案界如何运用自媒体来更好地传播档案文化,是值得思考的一大课题。根据之前档案微博和档案微信发展的情况,结合自媒体的特点,可以给出以下建议,仅供参考。

  首先是提高认识和加大投入。微博和微信的出现是时代的产物,更是技术发展的结果。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档案界要充分运用各种新技术新手段,否则就会导致发展受损。2011年是中国政务微博元年,政务微博风起云涌、突飞猛进,可惜档案部门没有跟上前进的步伐,只有少数机构认识到了微博发展带来的机遇,因此以上海大学档案馆、浙江省档案馆为代表的机构抓住了机遇,及时开通了档案微博,并进行了官方身份认证,发展迅速,影响巨大。浙江省档案馆微博是浙江省档案局官方微博,2013年12月13日发布第一条消息至今,已经发布一千多条消息,粉丝数量超过五万。相比之下,大量的档案机构和人士还没有认识到利用微博来传播文化、开展服务,更谈不上加大投入了。但是,自媒体的使用,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精力和财力。档案机构微博、微信的开通和认证,就代表着这个机构,如果没有人精心管理,很快就会荒芜。无论是兼职还是专职的管理,人员的投入和相关经费、时间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传播档案文化方面,自媒体有优势,但也需要提高认识和加大投入,否则就仍然处于散漫和荒凉的阶段。

  其次是定位准确,形成合力。一些档案机构开通了微博和微信,但却没有意识到用它来做什么,想起来的时候就发布一些消息,缺乏合理的机制,其实归根结底就是对档案微博和档案微信的定位不准确,没有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曾有人对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传播进行过研究,从档案信息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技术环境和传播效果等方面对档案馆网站、网络社区、博客、微博四种网络传播方式做了比较分析,最后认为当前我国档案信息传播都还有待加强,传播方式需要整合,完善的传播体系需要构建。因此可以知道,档案微博和档案微信虽有竞争,但二者并不完全矛盾,在现有的技术和条件下,可以实现有机的互补,形成合力,最大化地来传播档案文化。而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定位的问题。如果是个人的档案微博或档案微信,任何消息只要不违反违纪,都可以发布,但档案机构的官方微博或微信却不一样,它代表着这个机构的形象,更反映出该机构对自媒体的认识和使用,所以它的定位就要准确,既要发布权威信息,回应民众需求,同时还要能主动影响和改变他人对档案及其工作的看法。合力还可以有多种形式,以上海闵行区档案馆为例,没有开设自己的官方微博,而是以“闵行档案”专题栏目的形式在“上海闵行”政务微博上发布,借助于政府的官方平台扩大了影响,实现了合作共赢,也是借力合力的突出表现。

  再次是态度亲民、服务深入。曾经有很长的阶段,档案机构是被看作政府机构,给人的印象很不好,门难进、脸难看和事难办。近些年来有了深刻的变化,档案机构的服务日趋提高,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不断上涨,赢得了社会的认同和民众的满意。但是,服务是无止境的,尤其是在信息时代,越来越多的用户希望能在互联网上享受到温馨的服务。所以档案微博和档案微信要加大互动,及时回复网友的问题和评论,其中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需要不断提高。在这方面,银川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官方微博“问政银川”今年元旦的一则消息赢得了广泛的称赞,有市民想跟男友领结婚证,但家人不同意,所以把户口本藏起来了,于是她在网络上询问,结果“问政银川”及时予以回复:“您好,还是要通过努力争取家长的同意,通过合法途径领取结婚证。(ping shen fen zheng,zai hu ji suo zai di pai chu suo gua shi hu kou ben ,bu ban yi ge ,no thanks .)祝大家元旦快乐。”这样的回答令网友会心一笑,都感受到了服务人员良好的态度、能力和水平。所以在发布消息时,要注意语句的表达,其中就包含了亲民的态度和优质的服务,而及时回复疑问和评论也是良好服务的表现。档案界通过微博和微信提供微服务,不仅可以拉近和民众之间的距离,而且还可以形成合力,更好地服务社会,同时也彰显出了自身的素质和水平。

  最后是大胆尝试,总结经验,不断前进。微博和微信都是新事物,方兴未艾,所以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几年前,论坛和博客红极一时,一度火热异常,但时过境迁,已成为了昨日黄花。很多人对于微博和微信不屑于顾,认为它们也只是技术发展到今天的一个产物,肯定是昙花一现,所以不愿意使用。网络技术的发展的确超乎我们的想象,飞快地改变着我们这个时代,甚至有人说手机已经成为人体的新器官,就在于手机成为当今人们不可缺少的工具,而通讯技术逐渐影响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与工作。技术不可怕,怕的是人们对它的态度,要么担心害怕,要么过度热情,二者皆不可取,面对新技术,需要有勇气尝试,有能力把握,这是应该有的态度。《中国档案》杂志社陆续建立了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相信合力之下,《中国档案》可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上海普陀区档案馆则开通了公众微信平台,致力于打造指尖上的档案馆。档案界在运用自媒体的时候,导致了大量档案微博和档案微信的产生,而之前《档案管理》杂志社主办的“档案界论坛”已深深地在档案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说明新事物在发展,不要拒绝,敢于尝试,这样才会有新的成绩、新的状态。档案微博和档案微信如何更好地传播档案文化、服务社会,就需要有一个合理的机制,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在积极运用自媒体的今天,档案界更要总结经验,不断前进,不能害怕出现问题就浅尝辄止。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新的媒体出现,档案界积极面对,敢于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自媒体的运用需要努力适应、不断探索,档案界才能更好地在互联网和智能设备上发出自己专业的声音,赢得公众和社会的认可,进一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档案文化的传播也因此多了一些渠道和途径,更增添了新的形式与效果。多赢的局面已经开创,期待着更多的档案微博和档案微信早日出现!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注:本文刊载于《上海档案》2015年第3期,发表时有删节,此系原稿,注释和参考文献略。

打印本文  加入收藏  新浪收藏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05-2022 CAS All Rights Reserved. 档案教育网 版权所有
http://www.wdjj.cn 中文域名:档案教育网.cn
联系我们: E-mail:wdjj126@126.com
京ICP备195250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