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导 言  |  网站简介  |  网站纪事  |  公 告 栏  |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档案文章选载 >> 低氧技术成为珍贵档案保护虫害防治新方向

低氧技术成为珍贵档案保护虫害防治新方向
【发表时间:2017/7/23 11:21:02】 【字号: 】 【颜色: 绿 】 【背景: 绿 】 【浏览次数:

本文来源:中国档案资讯网 发布日期:2017-07-12  

低氧技术成为珍贵档案保护虫害防治新方向

作者:王蝉

  长期以来,我国珍贵档案保护工作面临众多难题,其中一类共性问题就是虫害较为普遍且严重,尤其在潮湿的南方地区,一旦有虫蛀,经常一蛀到底,不但书页上沟壑纵横,页面之间互相粘连也使修复工作难以进行,对古籍、档案的损害极大,急需得到解决。

  业内以往采用的杀虫方式包括传统化学杀虫法和冷冻杀虫法,但却各有弊端。近期在南京召开的“古籍低氧杀虫与保护技术及应用研讨会”上,武汉大学教授刘家真就这两种最常用但也存在技术缺陷的杀虫方法进行了阐述,解释了其应用上的弊端:

  一是冷冻杀虫的缺陷。无法对整库的文物与典籍集中杀虫,只能够对小部分受虫害的馆藏文物及典籍进行处理,还必须将每本书或每份藏品单独装袋;使用受限,若干类型的档案资料不适用冷藏方法,尤其是彩绘书画作品或彩绘木雕、木质装具、材质易脆或是易碎的文物或典籍。

  二是化学熏蒸杀虫的缺陷。化学杀虫法对人与人类生存环境会产生危害,某些化学品还有可能损害藏品,特别是对有机性文物的损害具有不可逆性,而且还会使虫害产生一定的抗药性。

  近年来,低氧气调技术开始在国际上应用于图书保护领域,比较典型的是大英图书馆。2012年,大英图书馆在圣潘克拉斯建成的6000平方米的新馆应用了低氧保护技术,馆内书库氧含量长期控制在10%~15% 范围内。

  在我国,在古籍和档案保护领域,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和上海档案馆、国家图书馆等诸多单位均已对低氧气调保护技术的可行性和保护效果进行过专业研究,并已发表多篇论文论证该技术在古籍、档案保护领域的应用,为实践推广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南京栖霞寺建于南北朝时期,具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三论宗的发源地,其宗教典籍除佛教教义之外,还涉及哲学、文学、艺术、政治、伦理、习俗等方面内容,共计46296册文献。将低氧杀虫技术应用于部分宗教典籍的虫害防治,针对明南藏近五千册文献进行杀虫操作,并由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对经书内害虫种类进行了鉴定,害虫包括烟草甲、毛衣鱼、黑毛皮蠹、袋衣蛾等,对检出害虫进行生物性和体视镜观察,未发现活虫,害虫致死率达100%。

  低氧气调保护技术形成的“恒湿、纯净、低氧、稳定、智能” 的环境,不仅起到杀虫抑菌的目的,而且形成了适宜文物长期存放的微环境,降低了档案及文物储藏过程中因氧气和污染气体存在引起的化学损坏,以及温湿度波动引起的物理损坏,是实现文物“预防性保护”经济易行的技术。

打印本文  加入收藏  新浪收藏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05-2022 CAS All Rights Reserved. 档案教育网 版权所有
http://www.wdjj.cn 中文域名:档案教育网.cn
联系我们: E-mail:wdjj126@126.com
京ICP备195250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