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导 言  |  网站简介  |  网站纪事  |  公 告 栏  |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城建档案工作资讯 >> 档案留住上海的城市记忆

档案留住上海的城市记忆
【发表时间:2017/10/23 22:25:39】 【字号: 】 【颜色: 绿 】 【背景: 绿 】 【浏览次数:

本文来源:中国档案资讯网 发布日期:2016-02-05  

档案留住上海的城市记忆

作者:曹胜梅

  为完整记录上海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丰富城市记忆、塑造城市文化、弘扬城市精神,近年来,上海市档案局馆统筹全市力量,不断推进“城市记忆工程”,抢救珍贵档案资源,着力加强数字档案资源建设,举办一系列以城市记忆为主题的展览,创设“上海市档案日”,开展本市档案文献遗产评选,为上海城市记忆的构建、传承做出了积极努力。

  多方采集拓宽记忆之源

  上海城市记忆与文化传承有赖于历史长河中留存下来的大量珍贵文献,作为上海地区官方记录的主要保存者,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总量现已超过360万卷(件),在全国省级档案馆中位居前列。这些档案,见证了上海从一个滨海的小县迈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历程,是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也是研究上海的资源宝库。时光流逝,馆藏档案中一些年代久远的纸质和音视频文件不可避免地面临纸张脆变、虫蛀发霉、磁粉脱落等问题。为了抢救和保护馆藏珍贵档案资源,方便各界利用,近年来,上海市档案馆着力加强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每年投入数百万元资金,专项用于馆藏存量档案数字化,每年完成数字化档案全文600万页至800万页。截至目前,馆藏档案数字化率已超过50%,数字化档案全文信息超过亿页,以数字形式提供利用的比例超过90%。

  除了做好法定范围内的档案接收之外,上海市档案馆还积极拓展渠道,有计划、有重点地征集散存于境内外有关上海的档案资料,不断丰富上海城市记忆。此项工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无论是专程赴境外查档,还是在境外办展、参加国际会议,寻找有关线索,促成征集意向,已成为赴外代表团的一项常规工作。

  近年来,更有曾生活在上海的西班牙皇族后裔等主动将其祖辈珍藏的“上海记忆”捐赠给上海市档案馆。2014年6月,旅居上海的西班牙著名画家卡洛斯·莫瑞向上海市档案馆捐赠了千余幅反映20世纪初期至20世纪40年代中国风土人情的珍贵照片。这些照片由其姨祖父戴良尼收集保存,再现了当时的中国,尤其是上海的城市建设、民风民俗和抗战图景。

  技术助力开启记忆之旅

  “城市记忆——上海近现代历史发展档案陈列”是上海市档案馆的常设主题展,展览通过600多件(组)珍贵档案、照片和实物,采用现代化展示手段,较为完整地勾勒了上海城市发展的历程。展览运用了多项新技术,以此增强与观众的互动。比如在“消逝的记忆”互动体验区,采用多人多点分屏交互触摸技术,展示已经消逝的老上海城市地标。参观者在大屏幕前用手轻轻一抹,历史的尘埃便被抹去,那些逝去的记忆又会呈现在世人面前。新技术实现了展览从平面展示向立体展示的转变,从单一展示向合成展示的转变,从被动视听到主动感受的转变,使观众在观展过程中不仅接收到丰富的文化信息,更能充分享受体验式参观带来的新奇感。

  上海档案信息网是市档案馆的信息发布平台,也是档案利用服务的统一门户。网站设有多个栏目,其中,网上展览和档案影像是展示上海城市记忆、见证数字世界神奇魅力的重要板块。25个网上展览、百集电视系列专题片《追忆:档案里的故事》,以及依托上海市档案馆海量馆藏,运用文献、影像、人物采访等多种手段,立体式呈现近现代上海城市与市民生活发展的轨迹,反映上海国际大都市的沧桑巨变和风土人情,人们借助现代网络技术,“足不出户识上海”的美好愿景便可轻松实现。

  此外,上海市档案馆每年都会编辑出版各类与城市记忆有关的史料汇编、专著和图册,每月出版的《档案春秋》杂志在读者中亦广受欢迎。这些出版物注重档案史料挖掘,口述栏目从个体视角反映城市的发展变迁。目前,上海市档案馆正计划将各类编研成果数字化,并通过上海档案信息网及各类移动终端,使这部分研究成果和资源让更多的读者分享。

  全民参与共享记忆盛宴

  数字时代,每个人都是历史的记录者,也是历史的见证人。城市记忆的构建和共享不仅需要专业机构间的合作,更需要全体市民的参与。为此,上海市档案局馆坚持数年积极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上海市档案日”活动,不断增强公众的档案意识,激发公众为构建和传承上海城市记忆,弘扬上海城市精神贡献一己之力。

  2014年5月,作为“上海市档案日”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上海先行·档案记录”影像作品大赛正式启动。启动仪式上,著名摄影家崔益军将一组反映上海旧区改造的摄影作品捐赠给上海市档案馆,当天就在外滩馆展出,吸引众多市民驻足观看。他们从影像中感受城市的发展变迁,寻觅往昔的情感和记忆。媒体报道后激发了更多市民竞相参赛的热情,他们或拿起相机记录上海城市之变,或翻箱倒柜找出珍藏多年的老照片,这些充满情感记忆的照片,留给世人多彩、灵动、充满情感温度的记忆片断。

  城市记忆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文化记忆。有学者提出,城市应该成为一件艺术品,保留曾经在此居住和生活过的人们的想象力,从而涵养一种独特的历史记忆和人文气质。

  2011年6月,上海在全市启动了首批市级档案文献遗产评选活动。该项目与“世界记忆工程”“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一脉相承,旨在保护不可再生的文献资源,留住上海宝贵的历史文脉。上海开展市级档案文献遗产评选,其目的不仅在于梳理和保护珍贵档案文献,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更重要的是唤起广大市民的关注,认识到抢救、保护和传承城市记忆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

  在《上海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规定:“每3年评定一批市级档案文献遗产,对获评档案提出特殊保护要求,对其价值和所蕴含的历史记忆进行深入解读和延伸发掘。同时组织业内外传播媒介开展广泛宣传,使每一组(件)珍贵档案成为一个历史坐标。”2015年6月9日,第二批上海市档案文献遗产经过3轮严格评审在市档案馆外滩馆揭晓。活动前后历经9个多月,通过媒体宣传和广泛发动,吸引众多社会机构和市民参与。入选的市级档案文献遗产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上海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变迁,折射出上海城市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凝聚了上海社会发展的共同记忆。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6年2月4日 总第2871期 第三版

打印本文  加入收藏  新浪收藏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05-2022 CAS All Rights Reserved. 档案教育网 版权所有
http://www.wdjj.cn 中文域名:档案教育网.cn
联系我们: E-mail:wdjj126@126.com
京ICP备195250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