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导 言  |  网站简介  |  网站纪事  |  公 告 栏  |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文章选载 >> 冯惠玲:以信息资源管理的名义再绘学科蓝图

冯惠玲:以信息资源管理的名义再绘学科蓝图
【发表时间:2022/10/26 7:52:05】 【字号: 】 【颜色: 绿 】 【背景: 绿 】 【浏览次数:
           
                         以信息资源管理的名义再绘学科蓝图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冯惠玲
   
    关键词
    信息资源管理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一级学科  学科发展  学科规划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新近公布的2022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中,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更名为信息资源管理,这是我们学科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古人云,以名举实,意为用准确的概念表达实在事物,使名实相应,这次更名的意义便在于此。值此学科更名之际,回顾曲折历程,展望前行道路,或可得循名责实之益。
 
    一、多年之愿,共识之功
 
    关于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名称,学者和学科管理者思虑已久。起初是从有关学科点所在院系的名称更改开始的。2018年8月至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组为完成学位办交办的本学科发展报告,开展了一次比较全面的学科调查,发现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学位点大多经历过更改名称,受调查的56所高校平均改名3.77次,最高竟达9次之多。集中的、大规模的院系改名潮有两次。第一次是在1984年至1989年间,档案学尚未进入本一级学科,随着情报学的发展,改名方向主要是将图书馆学改为图书情报学,始于武汉大学1984年将图书馆学专修科改为图书情报学院,此前西北大学、四川大学建系已经使用了相近的名称,此后陆续有北京大学等9所高校分别做出相近的改变。
 
    第二次改名潮是在1992年至2000年之间,此时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已经形成,改名的方向是以“信息管理院系”“信息资源管理院系”等命名。这次改名始于北京大学1992年将图书馆学情报学系改名为信息管理系,随后多院校纷纷改名。截止2022版学科目录发布,除中国科学院大学和上海大学称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系之外,其他均冠以“信息”概念,称信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等。如此普遍频繁的改名至少表明各高校对过去的院系名称不太满意,希望用更好的概念来命名涵盖相关专业的院系。
 
    随着各高校相关院系名称的改变,对于一级学科名称的酝酿思考逐渐清晰明朗起来。可以追溯的明确表达是从2010年教育部启动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修订开始,一些学校提出了与各高校院系改名类似的一级学科命名思路,中国人民大学以学校名义向国务院学位办提交了近万言的将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中“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和本科专业目录中“图书档案学”一级学科,统一更名为“信息资源管理”的调整建议书。若干高校专家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召开了讨论会,最终未能达成充分共识,学位办给中国人民大学的复函也反映了当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的一些不同意见。
 
    此后,一级学科名称一直是本学科挥之不去的重要议题。2018年,国务院学位办要求各学科提交发展报告,在调研和讨论过程中,很多高校再提此事,希望在即将到来的新一轮学科目录修订中实现更名。为此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评议组用多种方式多方征求意见,主要调查反映在以下几次活动中:一是2018年8月开展的一级学科发展状况调查,学科评议组成员和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专项工作组获得56所高校的实名问卷,并实地调研了7所高校,对于一级学科名称问题的调查议题,大多数学校明确支持更改名称。与此同时,专项工作组开展了本学科国际动态调研,了解到国外高校已经历了学科重大改革及“改名潮”,大多数高校改以“信息”冠名。二是2018年最后一天,在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召开的首届图情档39青年学者新年沙龙上,与会39名优秀青年学者对于更改一级学科名称意见高度一致,积极主张拓展一级学科口径,寻求更大发展空间。三是2019年5月,学科评议组开会专题研究,评议组成员深入分析了改名与不改的利与弊,利好与风险,主导性意见是争取更名为“信息管理”,并建议广泛听取各高校意见。四是2019年10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以及13个拥有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武汉大学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负责人的“G13+1”会议,征求对一级学科发展报告和学科更名问题的意见,参会人员分析了自身发展经历和现状,一致认为更改一级学科名称是一次重要的发展机遇,主张争取“信息管理”或“信息资源管理”之名。在此期间,还有多次不同范围的会议和商讨,本学科许多老中青学者用不同方式对此事的利弊得失开展深入思考,各抒己见,表达了对学科前景的深切关注和更名问题的多维分析。2019年11月,学科评议组成员还专程到国务院学位办反映了本学科的更名意向和诉求,得到学位办的原则性认可。
 
    时间给予我们更多理性,共识在反思中逐步形成。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评议组根据大家主导性意见,集思广益,若干高校于2021年正式向国务院学位办提交了一级学科更名报告,包括“信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两个方案,经过国务院学位办组织的全国管理学部工作组、全国社会科学学科工作组讨论,广泛听取中央国家有关职能部门、相关高校意见,最终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更名为“信息资源管理”。回顾这一漫长过程,学科更名历经三届国务院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评议组研究谋划和内外沟通,许多专家学者贡献了智慧思考和真知灼见,实为本学科深思熟虑之举,学人共识之功。
 
    二、开疆之路,攀登之程
 
    为什么一级学科要改名?老中青几代学人翻来覆去想了十几年的问题缘由何在?依笔者所见,简单地说,就是“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不能准确表达这个一级学科的本质,不能涵盖学科现有口径,并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科的发展,我们需要一个更好的名称来表达和支持学科建设。原有学科名称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格局之限。随着图书情报与档案事业的数字化转型,学科对象和研究方法相应发生了变化,管理活动从面向实体转向更加深入内容,图书、情报、档案接纳了更多形式的信息,管理活动进入信息层、数据层,于是学科领域自然而然地扩展到各种类型的信息管理和数据管理。根据2019年定稿的学科调查报告①,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点下设二级学科及课程扩展迅猛,方向清晰,直指信息管理和数据管理,已经开设的8个本科专业中有6个为信息管理类专业,14个硕士专业和14个博士研究方向中均有11个为信息管理类专业和研究方向,大大超出了当时一级学科名称内涵。近年来一些高校又在学硕、专硕、博士教育中增设数字人文、数据管理、文献与文化遗产保护等专业,还有本科未来数据人才计划项目、数字文化本硕博贯通项目等。显而易见,大量新建专业和配套课程、教材已经突破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的概念范围,一级学科名称难以容纳二级学科之实,而一些高校在自设上述二级学科时也时常遭遇“超出学科范围”的质疑和指责,在名分不够清晰的情况下顽强生长。
 
    与此同时,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点下设研究机构的方向也毫不犹豫地走向信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方向。如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和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均牵头成立跨学科大数据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牵头成立跨学科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设立文化部公共文化研究基地,中国科学院大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系设立中国科学院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军事信息与网络舆情系设立网络舆情监测中心等等。武汉大学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名称是信息资源管理研究中心,创办《信息资源管理学报》,获批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团队的名称为“信息资源管理团队”,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连续19年举办信息资源管理论坛,创办《数字人文研究》期刊等。信息资源管理成为很多学校本硕博各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出版了多种信息资源管理教材,教师承担了大量信息管理、数据管理方面的科研项目,已有一大批高水平相关学术研究成果、政策研究成果问世,其中部分成果已转化为公共政策和实际解决方案。可以说,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早已瞄准了信息资源管理的大方向,实质性地在信息资源管理领域开展学科建设,新的一级学科名称在这些扎实的教学科研实践中逐渐酝酿成熟,呼之欲出。
 
    二是生源与规模之困。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面向社会信息化进程的转型和扩展信号并没有全面真实地传导到社会各方面,一些公众和大学依然惯性地认为这个学科的培养目标只是图书馆、情报所、档案馆的业务人员,对于此类专业人员的职能也存在比较严重的刻板印象,从而影响到本学科的生源数量和质量,对本科招生的冲击尤为明显。近些年高校本科招生改革的措施之一是大类招生,尊重学生的专业选择,对于学生在校期间的转专业要求也给予更多满足。很多高校的图情档专业和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经济、法律等热门专业归为一类招生,学生在大类中自由选择,本专业吸引力相形见绌,导致很多高校生源有相当幅度的下降,有的甚至连年“腰斩”。进到我们学科门里的学生在二次选择专业时总体上出多进少,甚至是净流出,成为困扰本学科发展的一大难题。于是,一些高校转而以“信息管理”或“信息资源管理”之名招生,这种做法虽有些效果但出之无名,也不合规。据调查,近十几年来,全国图书馆学和档案学本科每年招生共约2000人,且大多处于较低分数线水平。另据2019年学科调查报告,全国图情档学科在校学生中本科生占74%,硕士生占22%,博士生占4%,据此我们大致可以估算出全国在校学生总数,这个规模的确禁不住继续下滑了。与之形成反差的是本学科学生就业一直处于高位,一次就业率保持90%以上,有些学校接近100%,这种供不应求的状况在一定程度说明公众囿于名称对这个学科价值的认识不足,这是很多院系负责人呼吁更改一级学科名称的直接原因之一。
 
    由于对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实际内涵的窄化认知,一些高校对本学科的支持力度不大,甚至使一些学科点资源匮乏,长期处于艰难生存中。本世纪以来,除图情专业硕士近几年有明显增长外,学术型学科点始终维持在70余家,一级二级学科点都有小幅减少,而法学、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等一级学科超过800个学科点,经济学、新闻传播等一级学科超过1000个学科点,招生人数是本学科的数十倍。2018年本学科调查的56个学科点全职教师规模在30人以下的超过70%,不少学校仅为个位数。一些高校出于办学效益、保持招生分数线等原因屡有合并或裁撤本学科的方案,致使该校的图情档专业在生存线上挣扎。其他学科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纷纷增加数字信息管理的方向或课程,也在实际上形成对本学科领域的挤压,对本学科生存空间和发展前景带来外在压力。
 
    2018-2019年图情档学科评议组专项工作组在对国外本学科情况的调查中,也发现了他们从生存窘境中寻求出路的轨迹。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在社会信息化等因素影响下,传统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高等教育面临多重危机,美国出现了学科关闭潮,从1979年俄勒冈大学图书馆学院被关闭,到1990年代先后有10余所大学的图书情报学院被关闭或被其他专业吃掉,包括开创了“理念”与“实用”两大旗帜的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学研究生院与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服务学院,令人唏嘘。同时一批知名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院系纷纷改名为信息学院、信息管理学院等。深入调研世界顶尖的50所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院系发现,国外此类学位项目中增加了大量的信息相关项目,原来的名称已无法涵盖新的学科群。1990年后的51所认证学院中,26所采用“information science”(信息科学),22所采用“information studies”(信息研究),1所采用“information management”(信息管理),1所采用“information service”(信息服务)命名。对国内外400所图书情报院系的跟踪调研发现,本学科改名已成普遍趋向,保留图书情报或档案的院系已微乎其微。据调查,改名后的相关院系在招生和培养方面有积极的变化,很大程度扭转了此前的发展困局,成为信息时代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院系更名浪潮直接催生了信息学院运动(即iSchools运动)。2003年,美国七所著名的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院系正式提出iSchools运动,致力于将传统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教育扩展到以信息、技术和人的关系为核心的研究、教学与实践领域。iSchools倡导的新的三个学科方向是数据科学、数字管护和数字人文,体现了本学科向数字信息资源管理扩展的动向。
 
    三是逻辑之误。2011版及以前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由三级类目组成,分别是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2022版取消了二级学科类目。按照形式逻辑常识,在一个分类体系中,同位类之间并列互斥,子类与母类为从属关系。事实上,研究生专业目录中一级学科类目大都选择了涵盖二级学科的上位概念,唯有“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是三个二级学科名称的罗列。这种命名带来的问题是,这个学科似乎没有具有共同属性的上位概念,只是相近学科的堆积;而且二级学科设置没有变动余地,只要有所增删改,二级类目就失去了与一级学科概念的从属性,成为常识性逻辑错误。2003年武汉大学向教育部申请在一级学科下备案信息资源管理硕士和博士专业,此后多所高校陆续招生。很明显,“信息资源管理”概念大于“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有人戏称是把水缸放在水桶里,实际上已溢出水桶之外。这种扩展在一些学校也遭遇了阻碍,认为在图情档之下设立信息管理、数据管理类专业是超范围计划,不予支持,限制了本学科适应国家信息化需要、推进信息管理教育和科研的进路。
 
    以“信息资源管理”命名一级学科,相比“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而言,更加具有时代特色,符合信息社会的国家战略和人才需求,可以合理地向信息管理、数据管理方向开疆扩土,进入国家信息化战略主战场的开阔纵深地;更加厚重包容,担当建立并完善当代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的历史使命,进一步丰富和扩展学科内涵,夯实学科基础;更加严谨自洽,在信息资源管理的框架下设计和建设体系科学、逻辑严谨的二级学科,形成内涵清晰、方向明确、关系合理的一级学科体系架构;更加守正创新,在继承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25年深厚底蕴的基础上②,与风起云涌的信息化大潮产生更多连接点,赋予学科扩展创新的空间和责任,促进一级学科总体实力的提升。
 
    三、守土之责,创新之任
 
    在有关一级学科更名的漫长酝酿中,出于对本学科发展前景的责任感,很多老师提出各自见解,其中的疑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上。
 
    一是忧虑传统二级学科的弱化。很多老师担心因为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从一级学科名称中消失,会减弱这些学科的实力和影响力。其实这种忧虑并非都来自学科名称的改变,一项用民族志方法所做的调查表明,三个二级学科的青年学者都有人表达了对学科萎缩、被替代、被兼并、被边缘化甚至消亡可能性的忧虑③,这些忧虑并不是由一级学科更名所引起,而是潜藏在学科现状中。恰恰是受调查的这群青年教师更强烈地呼吁更改一级学科名称,希望从困境中杀出一条血路。的确,我们沿用了25年的一级学科名称非常清晰地表达了所属二级学科的存在,有利于人们直观了解这个一级学科的内容。然而它的弊端也来自于这种命名。在研究生学科目录中,一级学科是学科门类之下的学科群,二级学科是具体专业,迄今四版研究生学科目录中,除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之外,别无将二级学科名称相加罗列的一级学科名称,这并没有妨碍所属二级学科的健康发展。比如金融学、统计学是应用经济学之下的二级学科,美学是哲学的二级学科,会计学是工商管理的二级学科等等,都有相当的公众知晓度、热度和学科实力。每一个二级学科作为一个专业,都有相对独立的建设任务,汇合起来形成一级学科的存在价值。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担心并非完全杞人忧天,当“信息资源管理”大旗下汇集更多的二级学科,其中一些与现实社会联系更为广泛密切,热度更高时,会不会导致传统二级学科的资源相对稀薄,某些学科点的传统学科资源有所下降,甚至边缘化呢?笔者不排除这种可能性。那么为什么还要冒此风险更改名称?笔者认为,大多数老师在提出更名主张时都权衡了利与弊。如前文所述,在原名称下,缺少学科扩容的合理性,学科格局、生源和规模对于学科生存的羁绊难以摆脱。不把学科做大做强,生存之忧就会一直困扰我们,这是学科发展的前提。我国学科目录对学科规模有明确要求,2022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管理办法》第八条第一款关于一级学科设置的基本条件包括“社会对本学科培养的人才有较稳定和一定规模的需求”。我们学科即使在名分不甚合理的情况下艰难地增设了一些大口径专业,也未能有效缓解规模之虞。因此,首要的问题是打破瓶颈,摆脱束缚,为学科生存发展留下合理可观的空间。
 
    二是根据“信息资源管理”起初的含义,认为不能涵盖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不如“信息管理”好。十几年来,我们一直希望选择一个理想的名称,而“信息管理”一直是首选,这个概念简明清晰,与国际同学科称谓一致,这一次图情档学科评议组向全国管理学部工作组也是首推更名为“信息管理”方案。然而和十几年前情况相似,一些学科不赞成这个方案,这一方案没有得到规定的票数,我们如果不修订方案,就只能维持原名称不变,长期以来的困扰仍将继续。随着更多学科数字化转型,增加数字信息管理、数据管理方面的知识,进而把“信息”“数据”看作是他们学科知识的组成部分,未来再调整的可能性难以估计,所以这一次向前走一步非常重要。
 
    另一方面,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信息资源管理”主要应用于政府、企业信息管理实践,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思想和理论。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来临,信息资源管理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日益丰富深厚。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年12月发布的《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信息资源作为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 与能源、材料资源同等重要,在经济社会资源结构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已成为经济全球化下国际竞争的一个重点。”为了完成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战略任务,该文件进一步明确指出,要“加强高等学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相关学科和专业建设,将信息资源管理等课程纳入教学计划。”我国先后出版的信息资源管理教材和相关成果,早已大大超越此概念最初形成时的内容,我们不必用近半个世纪前的概念来解释和框定今天人们对于信息资源的理解。就发展空间而言,我们可以把“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管理”基本同等看待,图书、情报、档案的信息资源属性也是毋庸置疑的。
 
    三是疑虑一级学科更名治标不治本,新的名称并不能真正解决学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笔者认为这个想法有道理,名称从来不能解决本质问题,无论多么热门的学科都有办好办不好之分,也大多有撤点的情况,实力才是支撑一个学科健康成长的根本条件。一级学科更名,赋予它新的宽度与深度,赋予它扩容的可能与合理性,有可能缓解规模困境,同时也提出许多新问题新挑战。一级学科更名,不止于名,我们应该把它看作学科新征程的开启,谋篇布局,蓄势集能,推进学科科学规划,趁势而上。我认为目前要做的事情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夯实新时代信息资源管理基础理论,为一级学科赋予厚重扎实的思想内涵、正确清晰的发展方向、深刻严谨的基本理论、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开启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新篇章。1976年,哈佛大学安瑟尼·欧廷格(Anthony G.Oettinger) 教授等学者提出了“资源三角形”模型来描述物质、能源和信息三类基础资源,明确了信息的资源性质。1980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的《文书削减法》明确提出“信息资源管理”概念,此后逐步在各国政府管理、企业管理中得到应用。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外一大批信息资源管理的专著问世。21世纪20年代的今天,信息资源的数量和类型与之前不可同日而语,非常有必要以一级学科更名为契机,对信息的资源价值、资源特性、资源禀赋、资源管理原理和方法等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为一级学科的定位和科学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第二,研究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的基本框架。可以说,一级学科的总体实力由二级学科汇合而成,如何规划和建设好二级学科是具有实质意义的大问题。2022版学科目录的一个重要变化是没有发布统一的二级学科目录,同时发布的新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二级学科与专业领域,由学位授予单位按有关规定在一级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学位授权权限内自主设置与调整。第二十一条规定,二级学科与专业领域设置备案办法另行制定。对此,我们可以理解为给了学位授予单位较大自主权,这样一来,在“信息资源管理”这个宽广的领域中,二级学科的设置和内涵界定有了多种可能。建议学科评议组引导信息资源管理学术共同体严肃认真地对待这一问题,根据本学科的科学内涵,瞄准本领域的重大需求,确立专业设置的基本原则,优先发展核心专业,着力打造特色专业,在一级学科内形成若干具有相当体量、质量和影响力的拳头专业,以及一批具有发展潜力与活力的特色专业。防止不适当地追逐热点导致二级学科过于杂乱,混淆稀释“信息资源管理”的科学含义和学科结构。
 
    第三,保证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的健康发展。图情档是我们一级学科的起点和根基,是我们结为学术共同体的缘由和初心,也是我们为人类科学文化、为国家、社会和大众承担的专业使命。一级学科更名的初衷是要为图情档构建更有生命力和发展空间的共同体,承担更大的学术和社会责任,而不是其他。因此,面对新名称可能带来的新格局,我们有必要用心思考如何巩固图情档学科阵地,提升图情档学科质量,更好地发挥图情档学科在一级学科中的核心、基石作用。首先,一级学科主责人和图情档学者需要时常重温学科使命,坚定学科信心。图书、情报和档案是人类文明不同阶段的产物,与文明延续始终相伴,当代图书馆、档案馆被称为记忆机构,情报工作在各个领域发挥“耳目、尖兵、参谋”与“引领”作用,信息社会对图情档学科有越来越广泛的需求,我们这一代有责任承前启后,推进图情档学科发展。其次,图情档学科与图情档事业休戚相关,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参与和支持图情档事业的发展,事业兴旺必将对学科兴旺带来直接的积极影响。2022年9月第26届北欧档案会议上,各国家档案馆领导人共同发表了题为《档案馆的重要性史无前例》的联合声明,我想把这个真切表达图情档现状的题目送给所有同仁,让图情档学科的发展与事业一样史无前例。再次,在全社会数字化转型和国家数字化战略的大背景下,图情档学科要加快自身转型升级,从鲜活的信息化实践和多样化场景中获取学科提升的原动力,从邻近学科和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中汲取新的知识和能量,实现学科稳步发展。让我们用专业智慧和不懈努力,坚持争取与学科发展相适应的资源配置,收获一步一个脚印的学科成长,让图情档学科在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更加宽厚的土壤中根深叶茂,拔地向天。
 
  (收稿日期:2022-10-10)
 
 
    注:
    ① 本文引用的2019年学科调查报告由闫慧等人执笔,国外调查报告由司莉、裴雷等人执笔。
    ②1997年6月6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委颁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建立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2011年版目录将此名称简化为“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至今已有25年。
    ③闫慧,韩蕾倩,吴萌,韩艳芳. 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档案学 2029 年发展前景研究[J]. 图书与情报,2019(6):9-16
 
    作者简介
    冯惠玲,教授,研究方向为档案学基础理论、电子文件管理、数字人文、数字记忆,
 
    本文来源:RUC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公众号    发布日期:2022-10-24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网站
    知网首发链接: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2.1812.G2.20221018.1717.002.html
 
 
打印本文  加入收藏  新浪收藏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05-2022 CAS All Rights Reserved. 档案教育网 版权所有
http://www.wdjj.cn 中文域名:档案教育网.cn
联系我们: E-mail:wdjj126@126.com
京ICP备19525071号